阿黄是我朋友,是大家眼中爱折腾的人。
毕业时,他还是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毕竟在学校读书太久,社会经验几乎为零。
所以,他决定先去一家大公司干干,锻炼锻炼自己。
面试很顺利。
“我们决定录用你,下周三来公司报道。” 阿黄接到这个电话,幸福地跟女友抱在一起...
阿黄不了解微软,只是梦想过微软,梦想微软能带给他来的未来。
在微软做一个产品工程师,够体面,够支持他对未来的幻想。
走进微软在市区华丽的写字楼,他开始觉得自己属于这里。
生活待他很温柔。
到公司报道这天,他发现自己是最年轻的。
刚开始,他每天撸起袖管,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努力熟悉业务,也用心地跟同事学习交流。准备借这个平台,一展宏图。
对老板,阿黄毕恭毕敬,任劳任怨,担心表现不佳会让他丢掉工作。
时间正值2015年前后,新闻里经常报道某外资企业决定撤离中国,留下很多几十年的旧部无法妥善安置。
阿黄相信微软那么大,定当稳如泰山。
过了小半年,他对产品有了些了解,对业务有了些经验。面对已经渐渐熟悉的工作,他也变的放松。
岁月静好。
只是每过一天,活儿却还是和原来的活儿,所以他自然无法像入职时那样快速进步。
舒适的状态又过去半年,这时候的他能轻松地完成份内事务。和同事交流起工作,侃侃而谈亦是不在话下。
事情正在起变化。
安逸变成太安逸,渐渐变成无聊。
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就是熟练工。甭管谁抓来训练一阵子都可以胜任。
时间在流逝,无聊变得乏味。
这些学会的技能,都是在公司封闭的系统里细分下来的。他突然怀疑,如果将来跳槽,换到别的公司,别的系统,这些技能会不会毫无用处?
再看着周围同事,他发现,公司的小领导及以上的位置,清一色由70后把持,只因为他们毕业的时候,微软刚来中国。
前辈们的技能,却不过是刚来的一年,重复用了十遍而已。
面对外资的不断撤离,谁也不能真的高枕无忧。总部万一决定撤资,除了拿些补偿,他们该何去何从?
想到这里,阿黄对待前辈的言语,渐渐从尊敬,变得怠慢。
领导的激励成了不会兑现的空头支票,谆谆教诲都是唧唧歪歪。
他和领导关系自然越来越差。
岁月在流淌。
阿黄觉得加班太多,身体在慢慢变差。
琐碎,单调的任务,每天仍然不断重复着。
自己正在变老,能力却停滞不前。
追求的平台,成了紧箍咒,正囚禁着他的灵魂和肉躯。
不论心理或生理,他都备受煎熬。
终于,他支撑不下去了。
迷途知返。他头也不回地辞掉工作,
阿黄转而投向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没有高大上的写字楼,没有稳定的办公地点,随时可能搬迁。
但在这里,有一群年纪相仿,同样爱折腾的同事。有着丰富的经历,所以很有趣。
阿黄跟他们相处融洽。
这里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气氛也不再压抑。
任务不再是一成不变。阿黄大可以去自己擅长的岗位,施展拳脚。
他的职位由技术逐步转成运营。
他不仅要了解产品,也要研究客户需求,更需要关注市场和政策。
琐碎杂乱的事务,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阿黄须剥丝抽茧,也要讲究策略。
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也有了多维度的成长。
互联网世界日新月异,公司随时有准备面临转型甚至倒闭,也有快速扩张的美好愿景。
公司规模不大,却感觉和大家同舟共济。
裁员潮还是一波波的袭来,但是阿黄不再焦虑。
在创业公司工作,不如说是和公司一起创业。
阿黄承担更大压力。
这压力,却是向上的,是良性的。
创业就像哥伦布率队远航。
要横渡无际的海洋,登陆未知的新大陆,大家须齐心协力,战胜每次风浪,躲避每处暗礁。
在这里,每个人必须精壮,必须灵活。
每个船员能得到真的重视。
这种重视,是种期许,有能力,一定能够上位。
也是事关生死的力量,每个人都可能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忘掉了最初的苦闷,阿黄正式步入属于自己的职场。
在大公司,你会感觉自己可有可无,你会跟那里的死板、官僚格格不入。如果你跟阿黄一样,是一个不愿做颗螺丝钉的人,就别委屈自己去大公司。
如果你正深陷其中,乘年轻,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外面广阔的世界正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