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布里格,已经是二十八岁了,没有人知道我这个人。我坐在这里,我是虚无"。
这是生于1875年的里尔克某篇随笔里的文字,乍一看有一些彷徨。但这一年,也就是1903年,他跟一位叫做克卜斯的青年诗人开始了将近5年的通信生涯。
在信中,里尔克谈到写作和创作,谈到两性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与怀疑,论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青年人心里常常起伏的问题。
青年人常常困惑,他们生长于春天,在是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的春,他们无法像植物一般静默生长,但困惑,像植物一般滋润绵延。
大概所有的青年人都在寻找能从他们表现力不很充足的话里体会他们本意并寄予指导的过来人。但大多数人都失望。
但这位叫做"克卜斯"的青年诗人,无意被诗人里尔克温暖,和蔼而多情的关怀而接纳,诗人里尔克读完"克卜斯"先生的来信,决意将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细细抚摸而告知。
过去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让世人得以见证他的美丽与哀愁。
《给青年诗人的信》正是这样一部以自我的真诚佐以个人的经验,思考而写就的,充满了温情的书信集。
2.
在诗人里尔克给"克卜斯先生"写的第四封信中,他提到"你对于生活的美好的忧虑感动我"。
我猜测这大概便是两人的通信恒亘五年,从罗马到意大利,再到德国诸地的原因。
对于从小就能忍受寂寞,通过长久的书信往来来与外界生息相通的里尔克来说,从单纯的写作交流,扩展到对于性情欲,职业,寂寞等等人生话题的探讨,他并非以长者的姿态予以指教,而是给予建议。
他作为经历了青春,并能从日常生活,以及他所说的"回忆的宝库"——童年,以及能忍受广大的寂寞的人,是以此身的经验为原点,对同样在经历青春的"虚无"的年轻人,予以平行空间里的问候和安慰。
里尔克在信里说:“你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亲爱的先生,我要尽我所能请求你,对于你心里的一切疑难要多多忍耐,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像是爱一间闭锁了的房屋,或是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现在你不要去追求那些你还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再生活里体验到它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活着,不大注意,渐渐会有那遥远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境地。”,“我们必须委身于艰难却是一件永不会丢开我们的信念。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是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使我们有理由为它工作。”
3.
在读这本书前,对于里尔克印象最深的一句诗是:谁此时孤独,谁永远孤独。
而这本书信集里的只言片语,更是以诗的美感,写尽了一个诗人的丰盈。
如在第三封信中,诗人写:
像树木似的成熟,
不勉强挤它的汁液。
满怀信心地立于春日的暴风雨中
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
豆瓣评论中,有人说起译者冯至这样形容读这本书的感觉:觉得字字都好似从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心里。里尔克给出了什么实际的解决办法吗?并没有,他只是作为一个同样的经历者,告诉你他走那些路的所得所想,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他其实说了那么多不过是一句话,却弥足珍贵:信赖孤独,经历艰难。
他的确是这样宽厚又诚恳,在他的诗里,他也这样表达:
他们要开花
开花是灿烂的
可是我们要成熟
这叫做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
从第一封信与"克卜斯先生"谈创作,里尔克就写道: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部等待回答更严重伤害你的发展了。
从那时起,里尔克就决意和热闹的世界分割了。
他在第八封信中表达"艰难永无止境,因此生长也永无止境。"如果还有他的经验可谈,于是他在第九封信提起"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物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
4.
在开头那篇文章的最后,里尔克这样写道"我想我也会成为这样一个诗人,若我能在某个地方住下,在许多无人过问的、关闭的别墅中的一所,带着我的旧物,家人的肖像和书籍。我还有一把靠椅、花、狗,以及一根走石路用的坚实的手杖,此外不要别的。我会写出很多,因为我有很多思想和很多回忆。"
时隔5年,最后一封信写就于1908年,里尔克在最后写道的"寂寞而勇敢地生活在世界任何一处无情的现实中",这大概是对青年诗人最后的期许,也成为他最后的抵达,和最初的灵魂归属。
这样的信,理解里尔克所生活所存在的世界是重要的,为了今日与明天。所有的生长者和完成者也是重要的。
"亲爱的克卜斯先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