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开宗明义:保险只是一种工具,工具不会骗人。
虽然,2016年中国的保费收入已经超过3万亿,保险给付支出已经突破1万亿,年交保费几十万、上百万的客户越来越多,千万甚至过亿的保单也已经出现,但是在网络上,在保险专栏的评论区里,说保险是骗人的几乎成了主流。
当然,网民的意见不一定代表真实的民意,这和上网的群体共同特质有关系。买了保险的,觉得保险好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去跟那些抗保分子辩论,或许也就懒得发言,而只有卖保险的人才会努力为行业辩护。
但任何理智的人都承认,说保险骗人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悖论,正如同说钱如何害人一样。因为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好人用钱救人,坏人用钱害人。正所谓: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简单说,就是告诉我们,在圣人眼里,东西没有好坏,关键看人怎么利用。所以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保险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发明出来的风险管理的工具。最早起源于海上保险。保险制度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以组织的形式有效应对风险的伟大发明。保险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所构想的最伟大的财务证券”,是“个人或家庭财务规划中必要和基本的因素”,在发达国家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个人或家庭(甚至包含企业和社会)的风险管理手段。
但在当今中国,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接受,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在这个社会的防灾防损方面,保险业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
现代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虽然号称是与银行和证券鼎足而立的金融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整个行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相对贫弱,社会舆论比较负面,大众保险意识仍然欠缺等等。
从保险的起源来看,保险的基本职能就是一种“分担风险,消化损失”的科学制度。财产保险是对财产损失进行补偿,人身保险是对人身遭遇意外和疾病时进行损失补偿,这种制度化的互助,让参与者达到了互助和自助的双重效果,也就是说自己出险时得到大家(组织)的帮助(自助),他人出险时又参与对别人的帮助(互助)。所以说保险制度是最有效率的“慈善”,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保险制度的设计是基于概率论,也就是依靠大数法则来实现对个体不确定风险的有效管理,而群体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保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任何个体独自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风险发生不符合概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无法预防),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来实现。
荀子在谈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时说:“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也就是说,人战胜动物的核心优势就是能依靠群体的团结一致。所以约翰逊总统说:“对于一个愿意帮助他自己的人,没有比购买保险更好的办法。”
由于科技的进步,金融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证券、保险和银行互相渗透,彼此交叉,保险在新时代又派生了很多新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功能,这也是保险公司的基本生存技能,即只有善于运用客户的资金去投资赚取额外的利润,才能保证保险的保障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险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理财必须配置的金融产品。
因为“消除遭受疾病和伤害的可能性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方法来应付损失发生后的财务结果”。北京大学保险系的教材《人寿与健康保险》的第一位作者所罗门·休伯纳博士是美国第一位将保险课程引入大学的学者,也是保险教科书的鼻祖,有人称赞他“改变了一个行业”。
所罗门·休伯纳教授被称为美国保险教育之父,他在该书的第一章中就提出“人寿与健康保险长久以来被视为是个人或家庭财务规划中必要和基本的因素”这一强有力的论点。他指出,“一家之主的责任是投保他的生命提供保障给其财务仰赖者”,现代社会,“家庭责任的认知意味着人寿与健康保险重要性的增加”。
他认为“个人对自己与家庭的责任包括活着的时候(因此包括储蓄的累积)与死亡之后”。他强调,“在财务工具中,对于个人死亡能很快地提供资金以及协助弥补财务损失,人寿保险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邱吉尔首相说:“人寿保险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金钱。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以免除遭受万劫不复的灾难。”
说“保险是骗人”的几种心理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由于保险代理人不专业造成对客户的误导以及客户对保险的误解和误会是客观存在的,那些品质恶劣欺诈客户的个案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本文主要讨论那些并没有客观事实的主观偏见的心理成因。
1、得失偏见:得失偏见就是抓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买一个年缴保费3000元,缴费30年,保额1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有人就说,如果我交足了30年,保费就交了9万,你才给我10万,如果算上利息,肯定不合算,所以保险是骗人的。这种说法属于以点代面,保险保障是一个过程,应该看30年这个时段,而不是30年末这个时点。
有资格谈论30年末这个时点的不合适,正是因为保险保障的这个30年的时段你没有出险。在没有出险的这个前提下,你损失的是金钱(保费)的时间价值,你获取的是时间的金钱价值(30年赚取了收入的机会,节约了医疗的开资等)。如果出险了,比如第二三年身故,保险公司赔付10万,好像是合适,其实也不能简单这样看。
因为虽然你赚取了保险赔款(等于提前兑现了金钱的时间价值),但你却损失了时间的金钱价值(未来赚钱的机会)。(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王辰课堂”公众号)所以,买保险赚了就是亏,亏了就是赚,把保险和人生综合看,而不是单独计算,你才会接受保险的科学含义。
2、狭窄视野:保险的林林总总,对不少人来说,都是道听途说的多,亲身感受的少。在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时间都比保险长,所以我们不小心就会用看待银行的方便性和证券的高回报的视角来看保险,陷入一个狭窄的利益比较视野中,就很难去认真了解保险的特性和功能,即安全性和杠杆效应。
3、心理账户:我们的钱,价值本来应该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心理账户却赋予不同的钱不同的价值和情感。比如钱包里的钱,丢了1000元,你会很心疼,但是股票跌掉1000元,你会觉得无所谓。银行储蓄,表面因为利息的原因在变多,其实因为通货膨胀在变少,很少有人纠结。你存的定期,中途取用,变成活期,损失了利息,也没有人跟银行计较,都认为是自己造成的。
但是,如果买了保险,中途退保有了损失,就有人说保险是骗人的,而不承认是因为自己违约。炒股票的人,因为操作失误,听信消息,造成损失,也没有怪罪专家、证券公司、上市公司。但是如果买的是投资连结保险,处于亏损期,就会投诉抱怨。
4、鲜明偏见:从媒体上得到一些保险公司的负面报道,就认为保险是骗人的。而不知道这些被报道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保险公司的真实情况是理赔时主流的,拒赔是个案(大概行业的理赔率超过95%)。
因为保险行业的特点,对客户的理赔都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不能全面报道,而媒体又有审丑的爱好,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错觉。当然,保险行业对理赔的客观全面的分析和报道也没有,这是行业的欠缺。
5、结果偏见:拿某一个点来比较保险和别的金融产品,比如拿五年期的银行储蓄利率比投入五年的保险,觉得保险退了还损失,不如存银行。股市好的时候拿股票的高回报比保险,说买保险不如股票。
但是忽略了长期看,保险的利率比较稳定,比如现在看95、96年的高利率保单都觉得买少了。更重要的是,买保险就不是为了回报率,而是为了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6、后视偏见:即事后诸葛亮的心里。买了保险没用着,就说保险不好。买了车险没用过,难道应该后悔车没撞吗?买了寿险没用上,应该后悔没有生病吗?其实正确的认识是:保险是用有限的财务支出,避免不可控的财务损失。通俗地说,就是“没事是好事,有事也没事”。
7、证实偏见:周围有人对理赔不满意,简单说就是对保险公司不满意,就成为了一些人不买保险的证据。而这种以偏概全的证实,并不代表保险的真实面目,我们在证实的同时,还要进行证伪的实验,才会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有人买了辆宝马,命不太好,总是出问题,就到处抱怨说宝马有多么差劲,周围人受其影响,或许多少对宝马的印象会打折扣。
但我们需要的信息是,宝马车的故障率和别的车型比较,到底是高还是低,而不是依赖一个个案。
这就如同一个女人被你男人抛弃了,就到处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但这并没有阻碍别的女人去谈恋爱结婚。
所以说,保险是不骗人的,骗人的是我们的观念,就是某种主观偏见。
如何减少这些偏见呢?就是要多学习,多了解。
俗话说,看病找大夫,打官司找律师。要有对保险的科学认识,不是躲避,不是拒绝,而是主动了解,多听保险公司的课,多学保险的常识。另外,学会换位思考和反向纠正也很重要。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天生恐惧,凡是遇到新生事物,自己不了解的,就本能地反应说:“骗人。”但仔细一分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种失败者的思维模式,即永远指责别人,从不检讨自己。不承认自己买不起,一定要说东西不好或者人家是骗人的。
总是怕被人骗,最终的结果,还是失去一切,被自己的价值观骗死。这就好比,买不起房子不说买不起,说房子早晚会跌,结果越等越贵,也只能抱怨社会。
因为误解和误会造成的“保险骗人”论的初步解析。
风险管理要全面,任何漏洞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人生的风险是复杂多样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死亡的结局是确定的,但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确定。所以买保险,要买全面。
只买意外伤害保险,死于疾病是不赔付的。意外伤害对高风险体育运动也是不赔付的。
买重大疾病保险,如果不患病,不如终身寿险价格合适。
买终身寿险,长寿就是风险。买养老保险,短命也是风险。
所以买保险,需要认真规划,把各种可能性想好,合理搭配险种,做好风险对冲,同时还要跟其余的理财工具匹配好,才会达到相对满意的效果。
如果只买一个产品,希望这个产品解决所有问题,就会不满意,也会说保险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