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写得好是一种迷思
写作从小就是我的一个特长。从小学一年级老师要求每天必须写一句话开始,我就牢牢占据了老师的关注。因为别人写一句话有十个字,我写一句话可以写二十个字。后来别人写一段话,我可以写两段话。作为一个小朋友,如此排山倒海的语言表达欲望让语文老师爱不释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组织语言,学会了用复杂的成语和漂亮的形容词,会引用古人的诗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老师对我的文章极其推崇,我的作文在年级上被传唱,从一个班到另一个班,老师们当范文来读,同学们对我充满敬意。
我的这种自信终结于高中语文老师,他并不欣赏我的作文。我努力的想,也许是因为内容太单薄,太爱抒情,于是我开始尝试写得冷静,尽量引用各种事例,减少多愁善感。我丢掉了长期以来的特质,捡起了另外一种风格的零件,拼成了四不像。高中时期的写作在迷茫和失落中跌跌撞撞的结束,越来越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我早就忘记了思考,因为它已不再重要。
2 一件事,你赋予它意义,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牛逼的国有银行总部,以为从事金融行业,却阴差阳错被领导选去写公文。在中国的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圈子里,这个工作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文字工作”。之所以不叫写作工作,也许在于这样的工作并无创造性,话怎么说,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说什么,取决于领导的意愿。这个岗位上的人们,担当的更多的是处理工具的角色。
刚上班的时候,前辈让我写一份领导的讲话稿,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诧异。领导的讲话稿,为什么不是领导自己写,我又不是他,怎么知道他要说什么。后来渐渐习惯,我们不写,难道得让领导亲自写。
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我开始重新接触写作。每天得给别人审千篇一律的内部新闻稿,作者都出自业务部室,我不比作者高明,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只能给人改改错别字,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工作里大材小用。带我的处长找我谈话,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启发我,用红笔一篇篇修改我写过的稿子,逐句修改,再逐句讲给我听。有时候一篇稿子让我改三四遍。那些一遍遍打磨的岁月,让我知道了如何挖掘文章的深度,增加信息量,如何梳理逻辑链,只说精准的话。多说有用的话,少说废话。他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每一句话都要有存在的意义。
忽然间,豁然开朗。一件事,你赋予它意义,它就有存在的价值。渐渐的,接触的业务越来越多,开始理解为什么领导要做这个工作,要怎么做。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发生在某次全行高层战略会前,我负责起草一个明年的工作计划。那个周末,我一口气写完,写得特别舒畅。没有特别去想这句话怎么写才漂亮,那句话怎么写才对仗。我只是顺着一个逻辑的链条开始,于是笔跟着思想跑,逻辑链条自会环环相扣。写完发给处长看,他跟我说,恭喜你,不用改了。我终于亲手完成了一个像样的房子。
自那以后,听政府工作报告竟会觉得精彩,知道在那些官样文章的模板句式下,每一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唇齿相附,自有绝妙之处。
3 开始写作,我发现我不会写作了
离开文字工作岗位多年,由于互联网内容传播的热潮,我重新开始写作。这一次,出于兴趣。从今年元旦开始,先后参加了三个在线写作课程,也维持了公众号每周一次的更新频率。算下来这一年业余时间写作将近100篇了。然而,越写却越发现,我竟不会写了。
写作是需要反馈的,在这样一个阅读娱乐化和碎片化的时代,我写的东西,却不够受欢迎。比我开公众号晚的,阅读量比我高许多。同样的事,别人发朋友圈看起来总是很好笑,而我写下来,却不够有意思。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我关注了一个公众号,总共发了三篇文章,然而第三篇,就达到十万以上的阅读量。我看它的每一篇文章,都觉得好有趣,情不自禁转发给朋友。而我的写作,常常写到一半感觉写不下去,回应者寥寥。
4 如何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通过学习写作课程,我开始去研究优秀的文章,看别人的长处。通过刻意练习,去抛掉自己的惯性。我逐渐意识到,受欢迎的写作,至少有三个基本的需要。
01)写作,需要提供价值。
受欢迎的写作,核心是需要给读者提供价值。不管什么样的形式,公文也罢,作文也好,写作也好,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分量的内容、没有逻辑的联系,都是苍白无力的。记得多年前看完柴静的《看见》,只有一个感觉:爽快。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为显示博学睿智的冷嘲热讽,只是直接无修饰的记录发生的事情,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反应。就像她在书里说的,事件自有它的力量。记录的角度够广,挖掘得够深,记录本身自会发光,吸引每个路过的人驻足。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经历,多看,多听,多写,思考会在笔尖自然产生。
02)写作,需要放松自己,不端不装
忘记想在别人面前扮演完美的自己,自己放松了,才能真情流露。看过一篇关于法国女人的文章,法国女人号称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她们的美,不在于脸庞,不在于身材,而在于坦然自若,放松的状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安然接受别人的赞美。慵懒而优雅的法式风格,就在于不端不装。陶渊明写过很多诗,每一首都好有哲理,然而这些诗并没有被广为传抄,让他有名的,反而是那篇只是叙述的《桃花源记》,还有朴实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之前写文章,有的时候感觉想告诉读者一些道理,或者灌输读者一些知识。然而,我们每个人都讨厌说教,我凭什么就觉得自己比读者高明,也为什么要显得自己比读者高明。
03)写作,需要学习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
小到排版,设置行间距是为了让读者看得舒服,设置页边距是为了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全貌,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是为了更好的读者体验。
大到吸取他人的长处。以前我自己觉得好的事情认定了就不想变化,有慢心,没耐心,而写作训练营的同桌互评让我开始放平心态,去听取读者的意见,发现有的意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我看公众号文章,会去注意它的结构,落脚点,怎么铺陈和叙述,有什么我没有想过的地方。文章不是仅仅写给自己看的,通过对读者立场的学习,逐渐的让我开始跳脱写作的自嗨模式。
回想这么多年的历程,小时候的作文奠定了写作基础和文风,文字工作训练了我的逻辑,写作训练让我开始思考读者立场,探索还在继续,我仍然在学习的路。然而写作初衷却从来都没有变化,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