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讲到给我家软路有安了个家,这篇文章来聊聊这两年玩软路由的体会吧。简单3个字能概括,「爱折腾」。
硬路由
相信很多有意接触软路由的朋友都是以NAS或者「梯子」作为切入的。如果单纯只为后者,那么应该认真考虑硬路由的方案。在这方面个人比较推荐以用户群比较庞大的中低档硬路由作为入手。譬如小米R3G一代(带USB口),二手价50元左右,固件的更新完善比较丰富及时,排障也相对容易,性价比最高。高档的硬路由反而未必合适,因为他们的用户群比较小,资源未必丰富完善。他们的用料也往往在网络模组上,一方面固件要有针对性的优化才能发挥相应的性能。另一方面梯子更着重的是算力,这造成搭梯子的实际使用体验未必比中低档路由更好。而且他们的一手价格往往与低档的软路由持平,而二手价格往往又和中低档的一手价格持平,性价比很低。
硬路由解决方案最好是刷固件以后只作为梯子使用,以旁路由的形式接入主网络,作为需要搭梯子的设备的网关。
软路由
软路由的话题非常多,都聊的话很零散,文章写了几次都觉得没找到脉络。想来想去就聊几个自己比较注重、有兴趣的方面,并不是说这些就是多重要的标准。
功耗
我两台软路由都是工控机,也就是专门为软路由设计的工控机。这种机器的优势在于一体设计体积小,功耗低。但他们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扩展性差,兼容性差,功能被阉割。譬如说我家的软路由就有以下问题,ESXi兼容问题,硬盘盘位不足,HDMI被阉割(只能在30帧的情况下稳定输出信号)。组装机或者废旧PC做软路由好处不少,但功耗对一些用户来说是个问题。
我的软路由代CPU i7-7500U低功模式下7.5瓦,3个固态,1个3.5HDD和1个2.5HDD的情况下功耗不到25瓦。一年下来按广州这边0.6-0.9元一度电算,大概在130-190左右。然而普通台式机CPU低耗模式一般也在30+w以上,主板,散热等功耗也更高,同样的存储配置下,整机功耗应该会超过60瓦,功率少说也要2-3倍。
如果你路由只是你的次要功能,真正的任务是大容量的家庭存储方案,那么功率大概是你的次要考虑因素。但如果你的主要需求就是路由功能,那么功率问题还是要事先考虑一下。
相对来说,二手的品牌一体机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这类机器一般也是使用工控机那样的嵌入式低功耗CPU,另一方面扩展性、兼容性理应比工控机好上一些,起码HDMI不至于被阉割。问题是这类机器新机通常比较贵,二手与工控机价格相当。但总体来说这类机器已经属于配置较高的方案,不在低配玩家的预算范围内了。
爱折腾
事实上,玩软路由的应该比较少只作为路由来用,弄个虚拟机是最基础的,玩Docker,组建个NAS,搞个家庭影音是常有的操作,总得来说不是这些功能真的很重要,很有用,而是爱折腾,享受组建成功时的成就感。
因为Docker的存在,现在组建各种服务相当简单,当年搭建个人博客网站没个1、2天搞不定,而且是在有linux基础,有数据库基础的情况下。现在长的也就1个小时的功夫。我自己就搭建了不少服务:代码托管(Gitlab),私有云(Nextcloud),个人博客(Ghost),家庭影音(Jellyfin)。还有自己写的一些webapp等。
得益于IPV6普及,这些自己搭建的服务能够很容易在外网访问,特别是私有云,让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支持IPV6的)终端访问家中的数据。云存储的收费一般在200+/年,容量往往有限,功能单一,还时常有倒闭的问题;阿里云等平台的服务器租赁,尽管功能多样,但哪怕最低档的20G存储方案价格往往也要400+/年。用软路由搭建个人网络服务,除开硬件投入外就只有电费一项额外支出,不可谓不香。而这个方案的最大门槛则在于技术上。
说到底,男同胞总要找点兴趣打发时间和精力,在我看来,玩软路由和玩车、钓鱼、打球、玩相机。。。本质上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