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这句话来自我曾经的一位相亲对象,当然它也会变换形式出自其他人口中“你会找什么样的男(女)朋友呢?”“你找对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没有?”
但凡不是早早嫁娶了的,听过(仍在听着)类似的话语应是见怪不怪的,问话的人可能是你的相亲对象,你的父母亲,三姑六婆们,甚至是依旧懵懂的自己。有时禁不住问自己一句“你到底想要的是哪种?那个人真的存在吗?”
“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似乎成了单身男女们的一大难题,因为有时候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男人心中可能都有个才貌双全双商比高的志玲姐姐,女人也经常幻想着要是能嫁给一个“既能给自己很多爱,又能给自己很多钱”的钻石王老五该多好。
但是有理智的人又会清醒地认识到,“梦中情人”不过是无事之时的臆想罢了,重要的不仅是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主观原因),还有自己能找到什么样的(现实限制),两人还是要大体般配的吧。像凤姐提的高大上征婚广告,她自己也知道,那些高标准的择偶要求纯粹为炒作需要,全国人民也知道。
没有实力相配合的雄心多是会招致众人的嘲笑与不解,癞蛤蟆怎么能想吃天鹅肉呢?鲜花也不是为了插在牛粪上而生的。
年轻时的我们,心中有着五彩斑斓的想法,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是如此。面对“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这个问题时,总是一边滔滔不绝,一边又苦思冥想,比如那个他要有担当,有经济实力,有生活情趣,要志趣相投等等;而那个她,要年轻貌美,气质如兰,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等。标准多如牛毛,大有包罗万象之势,好像生怕标准列得不够多,不足以体现自己的特质与品位,推送就不够精确一样。
再后来,经历了多次相亲的风雨洗礼,你逐渐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要求大多时候是留存于脑海中的臆想:有人原想要一个高个子老婆来改善下一代的基因,结果偏生和一个娇小型的姑娘对上了眼;有人本想着要找个大帅哥,最后却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一个被她说“丑死了”的男人。然后在两人相伴到老后,还和儿孙辈笑说着当初怎么上的贼船,怎一番其乐融融的画面。
逐渐我们开始调整那些曾经固守多时的择偶标准,男人呢,不只奔第一眼美女去了,看着舒服就行;女人呢,也不求什么灵魂伴侣了,接得上话就可以。有时甚至造就了“你适龄未嫁,我单身未娶”的速配婚姻,结果好的提起这段往事叫“一见钟情的遇见”,结果不好的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辛酸泪。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一个人调整了择偶观念后,整个世界都开阔了许多。
曾经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小琪,家里条件不错,自己学历又高,长得漂亮,工作也好,但回到家乡的她在爱情与婚姻一事上却是诸多不顺,为什么呢?因为先前见的男孩子不是银行烟草的,就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小琪对于男方工作有严格偏好,如果不是系统内,那就得是高收入,这样才能与人美钱多的她匹配啊。
可惜断断续续见的男孩子不符合她的另一个要求,高感情浓度——即懂得她所思所想,会哄她开心,无底线地宠着她。那些泡在小城市众多女孩蜜罐里的男孩子哪里经受得了她的这些折腾呢,纷纷半途撤离,甚至临门一脚前退缩。
后来她在父母的“威胁”下,见了一个民营企业的男孩子,不是管理人员,但是技术骨干,收入不高,还算过得去。这样一个在以她过往眼光来看会直接pass 的男孩,后来不足半年就成了她的老公,为什么呢?因为他将她视作女神,懂她,宠她爱她到极致,为她DIY生日礼物,一有机会就秀出堪与大厨媲美的厨艺,在面临模棱两可的小问题上(比如要不要绕远路来接她上下班)又会强势地做主,颇具男人气概。
择偶标准的调整对于小琪来说是成功的,实际对于她来说,男人工作带来的光芒根本照耀不到她,于她而言更重要的是感情的浓度,她想要的无非是一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这样她就可以偶尔小鸟依人,偶尔发些小脾气啦。
婚姻的事情有时真是不可说,说不明道不尽。有些人相爱七年未能修成正果,而转眼却与他人迅速步入婚姻殿堂,还过出了幸福生活的模样。对他们而言,那些所谓的择偶标准统统失去效力,也许就是那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小细节,心中就有了抉择: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