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3月17日)
这一周的主题是知彼解己。
看成长群里的队友们发言,真正感受到大家的困难和坚毅。
沈老师身在银行,心系教育,一心二用,几处奔波,其困难可想而知。可你还是每天雷打不动的5点钟起床,每天的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做事雷厉风行,真是女汉子。
陈老师,是我们成长群里最活跃的人了。每天发布自己手抄的日程清单,时不时晒晒自己的画的兰花,或者学生的画作,或是自己的书法,或是自己的诗作,感觉真是诗意般的生活。而且陈老师也是每天5点钟起床,精神焕发。前两周我还说自己精神状态好,走路都大步流星,但如今感觉身体又有问题了。可是,陈老师调整得很好,再也不是“整日里情思睡昏昏”,反而是精神抖擞。真为你高兴。
王老师,是我的对子,也是进步很大的。作为杜威教育学课程群的组长,你除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还要管理课程群成员的学习。看来,你已摆脱当初的疲惫无奈,重新充满了斗志与活力。
路老师,真佩服你的学习精神。既要照顾学生,又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还要照顾肚中的小宝宝。即使这样忙,也不忘抓紧时间学。好心态,好老师。
李老师,在百忙之中,坚持每周三的小学名师课堂视频分享,一干就是几年,从不间断。单就这一点来说,已经达到了互赖期。但李老师最近却身心俱疲,请你好好调养。
赵老师,是真正有志于教育者。从工人转行当老师,近乎朝圣般的疾狂,这几乎是魏书生老师一样的壮举。我向你致敬。
我感觉到,各位队友都很努力,但是也挺焦虑。有为工作焦虑的,也有为家庭和孩子焦虑的。我们的身份都可以说是老师,所以我们的焦虑,根本上还是教学的焦虑,是学习的焦虑,是学习如何转化为教学,即自身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焦虑。
学习上,我们的困难在于学习时间少,学习效率低。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我们一学期往往只能选择一门课选修。如果要学得更好,往往要花很多时间,甚至是学习时间已经超过教学时间。对我而言,似乎是读书和解读成了主业,而教学倒成了副业。所以,要想在选修课中获得一个好成绩,多半会对教学有一些冲击。所以,经常会有一些老同学不得不放弃坚持了几年的课程,比如冬天的眼泪,在深度语文群里一直是优秀学员。因为选修了其他课程,不得不放弃深度语文课程选修。这对她本人,对深度语文群,都是一个损失。因此,我倒有点小小的想法。一个长期跟群学习的优秀学员,可以成为永久性成员,成为课程群的资源;如果这个建议通不过,我们只好采取变通方式——互通有无,不同课程群的同学互相交流资源。通过这个方式,可能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快速成长。
教学上,我们的困难在于教学压力大,教学转化率低。我相信群里的多数老师都是应试教育高手,但是,我们志不在此。我们渴望引领学生获得真正的素质。而这两者几乎是矛盾的,是不大可能得兼的。但是,要想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先过应试教育关,必须让自己的学生考得好,就必须得研究考试。当然,考试也能锻炼学生部分能力,比如,专心致志的能力,按部就班的能力,细心谨慎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锻炼始终是很有限的。而且就像魏智渊老师所说的那样,是以削弱学生的丰富性为代价的。
谈到提高丰富性,我想,我们这一群人,之所以加入南明教育,之所以加入快速成长群,恐怕都怀有这个目的吧。我们都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识。比如,我就曾经带领开展过各种活动,新闻述评、看电影、童书共读、办班报、写日记等。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
为什么呢?我一直在追问原因: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应该说各方面都有问题的。但是,站在七个习惯的角度看,我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问题,我很容易情绪化,一遇到学生消极懈怠,自己也变得消极了,这就是欠缺积极主动精神,没养成积极主动习惯。站在解释学的角度看,是我没有打破学生的低水平循环,让学生动脑太少。我建议,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选一件改变自己也改变学生的事,作为长期要务,每周甚至每天发到成长群里,提请队友们监督。比如,我就可以选“新闻述评”作为本期要务,指导学生写出更好的新闻评论文章。
今天下午看到原老师转来的魏老师的演讲。魏老师讲得很好,他说“课程先于教师”而不是“教师先于课程”,固然有他的道理。不过,如果作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就会发现有些问题。课程=道,教师=人,这样理解差不多能够成立啊。可是,孔子说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最重要的还是人而不是道,因为道也是人走出来的。我理解魏老师这样讲的目的,给联盟学校的老师打气,给信心不足的老师打气。但这样做,感觉就像在推销自己的产品,与那些成功学导师做法类似了。
其实,我们的困惑是,我们能加入南明的学校吗?或者,我们拥有开发自己课程的能力吗?如果我们加入了南明学校,那么,魏老师这话对我们就很有用了;如果没有加入南明学校,这几乎是毫无用处,其他学校是没有那大的空间和资源去实践南明课程的。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其实正是在为开发自己的课程而努力。可是,魏老师却说阅读几乎无用,这不是打消我们的积极性吗?又说重点要放在问题解决上,而且要关注根本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如前所述,在普通学校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魏老师这样一说,等于还在自我宣扬,只有南明学校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等着某个课程来拯救自己,而必须开发自己的课程,就像沈老师开发的24节气课程,陈老师的小写意课程,路老师的田园课程和读写绘课程等等。
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课程打磨成精品。我们欠缺的,可能正是精益求精的精神。精益求精,我在各位队友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在文本解读时也有这种精神。但是,在开发与学生直接相关的课程时,还是投入不足。这种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能力的不足和追求卓越精神的不足。以我为例,我可以开发字源学、诗歌鉴赏、经典文本解读、新闻评论、作文教学等多个课程,但是,却一直没有出过精品。为什么,就欠缺一种打造精品的意识。比如,我的课件总是很粗糙,性格太内向,声音不好听,写字也不够美观……而这些,一直是我成长路上的瓶颈。
今天,看沈老师的微信,才知道她已经从银行辞职。虽然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但是,当这一天猛然来到时,我还是颇受震撼。我问自己:我有这样的勇气吗?沈老师敢辞职,我为什么就不敢呢?其实,对比这一段时间沈老师的敢作敢当、不断进取的精神,我就知道,自己还是内心不够强大。
看来,我们不仅要追求丰富,还得追求卓越。卓越,才应是我们的追求,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东西。
因此,我想,我们这个群的使命,其实正是帮助大家追求卓越。让每个人尽快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至少是课程开发的专家,成为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敢忽视的优秀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们敢于出去办自己的学校。
那么,每天问一下我自己:我今天精进了吗?我朝卓越更进一步了吗?
愿我们都能开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