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火爆的抖音,上市不久的小米和拼多多,梁宁在得到开了三场直播来解读。原来这些现象级产品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原因。
1. 抖音与匮乏人群
中国大多数人的一个处境:“匮乏”。
大多数人手机上只有不到130个联系人,绝大多数还是不咸不淡的人,他很难通过社交渠道获取充足的有价值信息。这时候如果有一个App不停地给他发信息,告诉他什么东西有趣、发生了什么事,对他来讲可能不是骚扰,而是关怀。而这个需求百度、微信都不能满足。
以前用电脑,一天打开百度四五次,每次搜三四个页面就是高频了。但手机4G网络出现后,让我们对高频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定义。你可以想一想,你每天打开多少次手机,又刷多少次微信?把高信息密度的内容,封装到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内容里,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会很好。
大多“匮乏人群”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有钱,没有想象得有那么多信息来源。对于更多闲的人来讲,我相信他们使用抖音比使用微信高频。他们闲了,可以两分钟刷刷抖音,但刷微信却可能没人理他。
所以,今天不要看谁大谁小,只看谁更“高频”,“高频”的产品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
2. 小米与消费升级
40年前日本消费升级宏观的经济背景其实和我们今天是非常像的。
在这一轮的消费升级开始之前,有一个长达十年以上的快速发展。我们在2007年—2015年的GDP的特性,会近似于日本的1975年—1983年。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同时GDP的增速放缓了。人均GDP呈上涨趋势。日本的1983年,我们的2016年达到了人均8000美金的GDP。但当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同时增长没那么快的时候。不管是从消费能力,还是从消费心态,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消费升级才开启。
日本消费升级的四个特征是:
- 本土化
- 个人化
- 又好又便宜
- 心理诉求与感性诉求
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系列品牌,如大创、全家、7-11、无印良品、优衣库等。而国内,名创优品、小米可以算是这一过程诞生的。
中国现在能够无限复制自己的同一套成功经验的企业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小米,一个是腾讯。
小米的特性其实是从卓越精品店的时代到凡客、优衣库的SPA的策略,以及亚马逊的A9所有的经验加在一起,又加了雷军特性的驾驭互联网流量的粉丝经济策略。它也给了用户体验一个确定性,在价格、品质各方面闭着眼睛拿货都不会出错,完全占据了用户心智。
小米只是一个开始。未来20年,一定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品牌崛起的时代,我相信20年后全世界各地的人都会飞来中国消费,就好像我们今天会飞到美国消费、飞到日本消费一样。
3. 拼多多与消费空缺
拼多多两年多即上市,有四大红利撑起了它的超速发展。
- 淘宝商家外溢:淘宝培训了市场,但又将一部分低端产品赶了出去,但低端需求一直存在,大多数人月可支配收入是低于两千元的;
- 团购产品的流变:团购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但商品类团购已经被聚划算清场,服务类剩美团一家,都不涉及低端商品;
- 三到六线人群:36%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了网民,十几年电商发展,物流节点到镇的单位几乎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村的购买需求,快手与拼多多的用户重合度高,为他们带来了第一次团购;
- 微信社交流量的崛起:熟人拼单,签到领钱,游戏化思维,有效转化小闲流量。
京东是卖电器的,淘宝是卖服装的,而拼多多的食品则更为高频。拼多多就像超市的打折区,总是人满为患。卖货超级简单,三分钟即可完成开店成交。
我们看拼多多不能只骂它的假货,就像当年的山寨机,每个品类都蕴藏着巨大机会,正如红米清场了山寨机。
任何产品的崛起都是顺应趋势的产物,我们不能总是歧视或不屑,而是接受它,如果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话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