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已过多久,我也步入了所谓老阿姨的行列,年少时的叛逆渐渐褪去,历经前半生风雨的洗礼,人生也初步往正轨的方向奔去,但跟身边同龄人们平淡的生活相比起来,我一个姑娘家好像也太能折腾了。人们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什么才算是真平淡呢?是隐于闹市的安宁?还是逃避世俗的畏缩?电视剧《都挺好》里,世俗的人们做着世俗的事儿,最终从逃避问题的局面变成了真的都挺好,听着这个结局我真挺开心的,毕竟生活不是艺术,咱无非就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有个美好的局面。
我折腾归折腾,内心也还是十分渴望平淡的,立于世俗而不卑不亢,是我现在所理解的平淡,内心的真平淡,和心静如止水是两个概念。大概我从小就喜欢平淡的生活,虽内心有大波澜却能做到看似无悲喜,小时候的我觉得平淡就是木讷,木讷就是隐忍,隐忍到极端就是漠视可以漠视的一切,不管不顾的麻木;从五六岁记事起家里是做裁缝铺的,那时的我可能就已经那个样子了吧,学着漠视家里的一切,包括客人是否拿了做好的衣服而不给钱我会漠视掉,包括父母吵架时热战与冷战我也慢慢漠视掉,包括家里奶奶和妈妈常年不断跟我说对方不好的话我也默默漠视掉,我也从不太在意别人的脸色和行为……现在想想我小时候可真够极端的。家人也对我的评价亦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学习和生活上挺懂事用不着他们操心,忧的是我又木讷又自私,不顾别人只顾自己。
木讷和自私,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差评,评价的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制造者。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之初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种子长大变成希望之树,开出希望之花,结出希望之果,希望之果散落天涯,播撒一代又一代的希望……第一次听到他们说我自私时,我是相当震惊的,我怎么在他们的眼里会是这样的呢?回想起自己那些麻不不仁的过往,也对,自己做的那些事也的确配得上他们给我的定义词,这也不过最多七八岁的年纪,可是谁在乎呢?继续我的波澜不惊。不过也正是这样的麻木和漠视的处世态度给了我青春期的好处,我可以平静如水的度过青春期,没有叛逆,没有给家里惹过麻烦,也没有因为老师关不关心我而喜欢或讨厌上某些课程,甚至我在青春期的某一段时间内对学习突然开窍了,正是因为这些缺点,我才能心无旁骛的学习,最后还顺利考上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为此,我那年轻不懂事的父亲也好像突然多了很多责任感,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虽然生活中也会有困难,但是一家子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和睦相处,在无形中能感受到一种凝聚的力量。
好景不长,缺点始终是缺点,漠视缺点的我在校生涯的好运算是用完了。接下来真正要走的路才开始,接踵而至是因我的任性不听劝,工作也无好的着落,感情更是糟糕到一塌糊涂,先是母亲大为焦虑,父亲也焦虑,三个焦虑不安的人碰撞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几年的天雷地火不知是他们与我碰撞还是他们在碰撞,都和我有一半干系,因为每次碰撞时新帐旧帐同时翻也很是无奈,现在想来总觉得是我破坏了他们和睦的气氛,没有带着他们走上坡路而内疚。可是生活毕竟已经一地鸡毛,和睦也是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想着我现在已预备步入正轨,想着还有带着他们走上巅峰的希望,实在不希望他们因为满地鸡毛忽略生活的美好。不过现在这个家却已像一块即将消磁的磁铁,家里没有烟火,没有欢笑,我内心苦闷,食不下咽,如坐针毡,如躺砧板。父母为了生活的继续,被迫两地分居,生活的种种压力和矛盾使他们心存芥蒂,各怀心思,到底谁对谁错,都有吧。而我,已无力挽狂澜之力……小时候的我害怕陌生人,所以做好的衣服就被顾客不付钱拿走了;父母打架冷战,谁都不理我,不知道该选和谁在一起,只能逃避到爷爷奶奶家;害怕奶奶和妈妈发生大矛盾,只能被迫去当一只垃圾桶;害怕失去任何朋友,所以只能一味一视同仁地讨好;甚至到了男女交往的年纪,也并不懂得如何博他人眼球,交往了男朋友,也不懂如何付出如何索取……就好比摸着石头过河,我虽然木讷,却也在家人的旁敲严管下摆正心态,不断反思,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生活是不易的,幸福的生活更加需要用心呵护,彼此的理解与包容化为家庭中爱和动力共生长,家才会和睦,家人们心里也会有真平淡。一切总是说起来容易,经营起来难,也不知道我自己的小家以后会是什么走向。母亲在嫁我妹时总会跟她说好好跟老公相处,跟婆婆公公也要好好相处。同为女人,母亲不放心我妹也不放心我,希望我们都能在平淡中过得舒心;父亲也总说以后的任务就是哄外孙。明明父母都很爱我们,无论他们是怎么定义我们的,但他们自己能不能好好反思一下各自,他们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忧伤哪些更多,如果他们在平淡中找不到快乐,是否要弥补一下对方,原谅过往。也原谅女儿们的无能为力,爱只是彼此之间的事,与旁人无关。适时春分刚过,万物复苏,春暖花将开,就让心间的冰雪也快速消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