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戴维巴斯在本书《进化心理学》中对进化心理学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回顾和展望。全书论述的主题是按照适应性问题来展开的,从生存挑战、择偶、抚育、亲属到群体生活的挑战,包括合作、攻击、性冲突、地位以及社会等级。
01 人的行为完全是遗传决定的?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许多行为代代相传,比如喜欢一次性吃很多食物,喜欢甜品,很自然的害怕蛇等动物,而对枪炮这类危险得多的东西,却不会产生本能的恐惧与害怕。原因在于,我们这些行为是经过人类上万年的进化筛选出来的,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基因的传递,但进入了现代社会,食物的缺乏,危险的动物对我们的生存的威胁几乎消失,但我们的这些原始的本能却未改变,新的本能也未能形成,原因在于人类基因的进化需要成千上万年,我们的基因并未能迅速适应现代社会。那些原始的行为,包括生存、求偶、群体生活依然构成了我们的本能行为。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不可改变?我们注定会被自己的本能支配和控制,难以自我突破和成长?作者给出了常见的3种误解:
误解1:人的行为完全是遗传决定的。
遗传决定论认为,行为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很少或者根本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际情况则刚好相反,其实进化理论的解释框架完全是交互作用式的。如果缺乏这两种必要的成分:①进化形成的个体适应器;②促使适应器得以发展和激活适应器的环境输入,人类的行为将不可能发生。
误解2:如果行为是进化来的,那我们就无法改变它。
如果我们理解了我们进化形成的社会心理适应器,以及能将这些适应器激活的社会输入,那我们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按照实际所需的目标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改变。我们的行为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只要知道了我们进化形成的心理适应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输入,我们就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对行为加以改变。不过,这并非意味着行为的改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对进化的心理机制了解得越多,那我们改变行为的能力将会越大。
误解3:当前的机制是最佳设计。
最佳设计所遇到的限制之一在于进化的时间间隔。回想一下进化的含义,进化是指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环境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新的选择压力。由于进化过程发展得非常缓慢,往往需要选择压力在数千代中不断地出现,所以现代人类其实是先前环境的设计产物。最佳设计的第二种障碍,与适应器的代价有关。所有的适应器都包含一定的代价,相当于其他设计而言,如果一种设计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它所引发的代价,那么选择将会青睐这样的机制。
02 异性的择偶观:你为什么一直单身?
女性择偶偏好:第一种背景因素是女性自身的经济资源。研究结论刚好和结构性资源缺乏假设相反,拥有较多资源的女性往往更加重视而不是轻视潜在配偶的个人收入和教育背景。第二种背景因素是关系的持续时间。多项研究表明,选择未来丈夫时,女性往往更重视对方的个人品质而不是性魅力。例如忠诚、可靠性、善良等个人特征往往比外貌重要得多。第三个影响女性择偶偏好的背景因素是生理周期。处于怀孕几率更大的时期的女性,往往更欣赏富有男子气和对称性更好的男性形象——因为这两个线索都暗含了身体健康。第四个因素是女性自身的配偶价值。比起配偶价值低的女性,配偶价值更高的女性往往更偏好富有男子气和对称性更好的男性。第五个背景因素是地理位置。生活在密集地区和高消费地区的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往往要求更多的资源。
由于女性的生育特点及其抚养子女成本较高,导致女性偏向于选择更有安全感,更关心她的人,更有经济实力的男性。
在某些方面男性和女性的择偶偏好非常类似,男性也希望对方和自己有共同的价值标准、类似的生活态度、性格以及宗教信仰。但现代男性会拥有一些不同的择偶偏好:①对年轻的偏好:从本质上来说,男性所要求的并不是女性年轻这一品质本身,而是与此相关的繁殖价值或者生育力。②对外貌美的偏好:身体和行为的线索提供了对女性繁殖价值的最有效的观察证据,远古男性才进化出对拥有这些线索的女性的偏好。美的标准受到文化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跨文化的一致性:比如“平均”的或对称的脸更有吸引力。男性的这些偏好,本质其实是对生育力的偏好。
一般而言,社会地位较高的男子往往能娶到年轻貌美的妻子。一些社会学研究也探讨了男性社会地位对其妻子的性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更高的男士的妻子比社会地位低的男士的妻子相对来说更有魅力,人们可以从男性职位的高低来预测他妻子的魅力值。当女性的经济水平或受教育程度较高时,对男方的要求也会相对应的提高,而男性也更偏好高收入水平和高学历的女性。这拆穿了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即经济水平较高的男性或女性在择偶时,对对方的经济水平并没有要求,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蒋方舟说过,一个人的伴侣决定了他的上限。因为伴侣如果对人生理想的想象很平庸或者庸俗,一个人就很容易得过且过,放弃追求,觉得“奋斗成这样就行了”。
最后是男女对短期性关系的抉择:自我知觉的配偶价值较高的男性往往更容易发生短期关系,对女性有诱惑力的男性实际上确实和许多人发生过性关系,这种行为表现出了对随意性关系的需求。女性短期择偶策略的采取与自我知觉的配偶价值无关,却和较低的自尊有关。自尊较高的女性往往采用要求承诺的长期择偶策略,而自尊较低的女性往往采用短期择偶策略。男性倾向于一见面就发生性关系,对于女性而言和一个刚认识(小于6个月)的人发生性关系则是不可思议的。
03 互助的本质:收益大于代价
在原始部落中,人们会将猎物分享给他人,由于吃不完的猎物无法长期存放,分享给那些没有捕到的人,可以使自己在下次捕猎失败时,也能从他人那里获取到食物而不至于挨饿。当一个人打到的肉比较多,他们全家人没法一下子都吃完,而肉类又很容易变质腐化,这个时候,如果他让朋友来分享剩余的食物,他所付出的代价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但是反过来,这些食物对他的朋友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肉,他的朋友可能要挨一个星期的饿。所以,当他们将肉分给朋友食用时,他们自己的代价很小,但朋友获得的收益却很大。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双赢”,它是指每一方在交换中所获得的回馈都比他付出的代价更高。这种互惠式利他行为的例子在自然界十分常见。
对于那些假装成互惠式的利他者,骗取了好处,但他后来却不愿意向利他者作出相应的回馈,会受到其他人的暴力驱赶。采用以牙还牙策略的人越多,试图通过背叛来利用他人的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少。从本质上来讲,合作者能够通过相互交往而蓬勃发展,而背叛者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没有人会让他再次得逞。为了能从这种互惠式利他行为中获得长久收益,人们学会了分辨伪利他者,并形成了契约和法律条文。
进入现代社会,这种互助变得更加复杂。第一,人们即使不与他人建立紧密的互助关系,也不会影响个体的生存。货币关系的出现,使个体某种程度上不再像以前那么强烈的依赖群体而存活。第二,当个人与群体的连接不再紧密,他会有更多与人建立合作关系的选择,在原有的亲属和群体关系基础上,人会有许多新的与人建立互助协助关系的偏好,而这些偏好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资源支配者在考虑是否要帮助他人时,除了考虑自己付出的代价和对方可能的回报之外,往往还会考虑:对方的关系网内到底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
个人在其关系网内的社会地位或声望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也可能是由其归属的地位而获得的。在中国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讲究人情法则的社会,必然是个人关系取向的社会。人们不仅依据个人本身的属性和他能支配的资源来判断其权力的大小,而且还会进一步考虑他所属的关系网络。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愈大,其中有权有势的人愈多,他在别人心目中的权力形象也愈大。
04 个人成长之路
现实规律是,回报的丰厚程度由你对利润的贡献程度所决定,收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正比,与你个人的稀缺性紧密相关。专业性或者稀缺性才能带来高回报,二八定律,一切都是这样。
为了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
①提高你的声誉,让别人认识到你拥有某些独一无二的特质;
②认识到你自己拥有的某些个人特征——别人很看重这些特征,但是却很难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它;
③掌握一些专门化的技能,以此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④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活圈子。在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都非常看重你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因为很少有人具备这些特质。也就是说,你会因这些特质而备受崇拜。
⑤如果一个群体不大看重你拥有的独特品质和能力,或者很容易找到其他人来取代你,那你就不要生活在这个群体中。
⑥击退那些和你拥有相通特质的竞争者。他们的出现给你带来了威胁,因为之前只有你才能提供的利益,现在他们也能提供。
你的每一条朋友圈,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次公开的演讲或写作,都在传递和养成你的稀缺性,人们会根据这些给你贴上各种标签,比如说:拍照好看,口语流利,代码写得好等。你所积累和养成的稀缺性,会使你在市场上更有竞争性,具有更高的要价能力。
最后的总结:人的许多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如果我们能了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选择偏好,就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太多错误的预判,会对人性的复杂、残忍、自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包容,避免进入被他人伤害后的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之中。遇到愤懑不平的事情,不要一直想这到底是谁的错,你以后还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各路奇葩事。但无论你怎么理解事情的始末,人能做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顺势而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永远不要忘了你的利益出发点是什么,不要因为暂时的黑暗或情绪化的行为影响你最终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去了解自身的行为适应器,以及能将这些适应器激活的社会输入,形成“外在输入—刺激—行动—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这样我们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按照实际所需的目标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改变。我们对进化的心理机制了解得越多,那我们改变行为的能力也将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