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说我学到一句很重要的话:只有带着自己血和体温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之所以说很重要,是因为它回答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我把一整本书看完以后却不记得书的内容了,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划了线,做了摘抄啊?甚至过一段时间后我再看一遍,感觉跟新的一样。现在我才恍然大悟,那些看过的东西没有变成我自己的,所以我不记得了……就像你走在马路上迎面陆陆续续走来许多人,你看见他们走过来,然后和你擦肩而过,等你走完这段路回想起来,刚刚经过的人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你会发现你不记得了,你脑海里只有帅不帅、美不美的大概感觉了……
为什么我们记不住?试想一下,你和你的伙伴(作者)在这条路上依次碰见了A、B和C,对于A了,伙伴很认真的给你介绍了他的情况(诸如姓名、年龄……之类),你呢,从上到下瞄了一眼,“嗯”了一声;对于B了,你一见倾心啊,热情至极,除了伙伴介绍的情况以外,你还扒拉上去自己问,然后你知道了他是在X大上的大学、曾经当过兵、现在在Y单位上班;对于C了,一看以前见过啊,上次是在体育馆的啊,羽毛球打的可好了,上去balabala跟人家聊了很多,原来不仅球打得好,还爱好摄影,每个星期都去徒步,还是某个报社的编辑,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某个重要人物的亲戚… …这样一段路走下来,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你会忘光嘛?谁是你最容易想起的?
如果过段时间,有人跟你讲起Y单位,你会想起谁?讲起某个报社,看到某个重要人物的新闻,你会想起谁?你在生活中会想起的才是“活”的,你看过但却想不起来的就是“死”的。
如果你学了知识,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那就不是你自己的知识。
所以,怎样才是带着自己血和体温的知识?首先必须是“活”的,不是“死”的;其次这个“活”是自己给的,你和它之间是有联系的,是打过交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