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知道脱不花是基于小马宋的专访,那时候只记得她的学习背景的低微,知道她不甘随众的奋发,以及功成名就后的洒脱。至今还佩服着她的座右铭: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纵横四海,心无挂碍。但看完之后只是觉得她确实是一个性鲜明的励志型创业者,也没有太大的感触。今天又看了一篇专访,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关于如何兼顾家庭跟生活的平衡问题,她说要说大实话的话没有平衡,只有取舍。是的,普通人都非常希望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有少数人才非常清醒的知道,其实不可兼得。譬如,有关工作中有段非常焦虑跟废的时期,觉得自己没有用,很恐惧,即便得到目前也是一家明星型公司,而她作为CEO也是明星型人物,也这么讲出来。这就是真,通过讲述那段时期的具体细节体现出来的真。看完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也没有那么累,好像自己也突然被救赎被理解了一样。因为我自己也有过非常痛苦的时刻,害怕自己对团队起不了作用,产生不了价值,害怕被时代所抛弃。这时候突然想到,其实这样讲出来并不可怕,也不是软弱,而是真正的强大。埋藏只能一时,放出来才能跳出。然后就觉得如果脱不花这时候推荐产品,我大概率是会买的,除非太贵。而且我相信只要跟我有同样经历感受过的人多半也可能会触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有力量的。
后来就在想,为什么会共鸣,为什么别的人讲述同样的话时没有这个效果。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感受到别人的真,或者是环境的真,让自己放下心理防备。记得有次跟混沌的同学在茂名上吴易聪老师的课程,晚上有个环节是真心话的分享,在吴老师低沉而又磁性的声音下,在舒缓的音乐引导中,大家席地而坐,伴随着烛光美酒,看着老师手中的卡罗牌道具,听着伙伴的喜或者悲的经历,大家都被触动了,到后面基本是抢着上台分享。对于一群成年人来讲,这在平常基本是不可能的。第二,有场景化的具体细节。就像如果这篇专访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说一句脱不花也有段非常难过的时光,其实也没啥感觉,谁在生活中都会有,想想可能就过了。但是一旦场景或者细节越多,在脑子里形成的画面感就越多,产生的情感触动就会越大。
综上,如果情感共鸣有套路,我想,就是这两个,真和细。
每日一更176
2020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