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说:“我已经不需要鸡汤了。”我真心的羡慕她,能够如此洒脱与坦诚。而我,却是个没有鸡汤,似乎就无法正常生活的人。
小时候,因为上学比别的孩子晚了一年,所以学习很用功,因为有“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滋养;再大一些的时候,喜欢上了写作文,原因可能让人大跌眼镜,好像是一次语文课,老师讲到鲁迅先生的生平,就因为都是81年出生(中间整整差了100年),我自认我们是有缘人,文学素养相通;初中时当别的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头发梳成漂亮的发式,我却简单到一枚马尾,穿着哥哥或姐姐穿过的衣服,怡然自得,因为,一些卓有成就的人都是不修边幅的;高中的时候,因为父亲生病,家里欠了不少钱,我一个学期都不怎么添置新衣,脚上穿的是姐姐纳的千层底,因为寡居的母亲能不要求我退学,就是最大的恩赐;大学的时候,虽然和室友一起逛街,偶尔吃上一碗米粉,买上几件衣服,但很少买专卖店的,是因为我觉得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挣来的钱,花起来才自信……
结婚的时候,婆家人有点“抠”,没有像样的彩礼,我安慰妈妈说,又不是卖女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第一个孩子“过九”的时候,婆婆抱怨没有钱,因为还要给她的小儿子结婚,我和老公留了两千块钱住院用,把剩下的三千给了婆婆,因为我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不能让老人为难,虽然习俗上第一个孩子几乎都是老人全包;孩子出生后,老公常年不在家,我白天要上班,婆婆带孩子,我的工资不高,才八百,除了给孩子买奶粉,买些零食,几乎没给自己买过像样的衣服,特岗教师培训时在老妈家住,是借了嫂子的一件衣服去的道口,但是,就是这样,我还是和婆婆逛街的时候,主动给老人买一件衣服,因为看到老人满足和幸福的样子,对孩子那慈爱的眼神,我觉得很欣慰;有时候心理也确实不平衡,同样是自己的孩子,老人未免“吝啬”,那时,我总是想“谁让咱受那么多年的教育呢,谁让爹娘给了咱良好的品性呢”,家和万事兴;老公在外几年,也时常挂念家人,常常给我和孩子,还有老人买东西,我觉得知足……
我很庆幸,在这些鸡汤的滋养下,我成了一名大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找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省吃俭用和老公买了房子车子,虽然房子不大,车子是mini的,但却是自己的。
在我困顿的时候,有了心灵鸡汤,路途似乎就平坦了不少;当内心纠结的时候,心灵鸡汤帮我理顺思路,平定忐忑;当遇到挫折时,鸡汤助我排解杂草。没有鸡汤,我的生活将是一地鸡毛,虽然,生活确实是一地鸡毛,而我的心灵有了鸡汤,却似乎能超越于鸡毛之上。
当我重读以上的文字,发现所有的指向都归结到了一个东西上——钱。你可能会说:“你肯定是个穷人,也是一个俗人,你所有的纠结与不爽,都源于没有钱。”是啊,我承认,我也常常和老公说:“我怎么感觉自己好穷啊?”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虽然自己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看看几年来,家里的变化,窗帘、电脑、空调、床、柜子(虽然是布衣柜),院子里铺的地砖,包括厕所,哪一样不是老公和我购置的?但是,就是这样,我还常安慰自己“日子是自己的,出来混,总要还的,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牢靠的!”
这两年,二宝出生后,我变得越发小气了,也任性了不少。我为什么需要鸡汤,因为我的生活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