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循环李宗盛的《山丘》,回味无穷。
刚开始觉得曲调平和,像说唱对白。但仔细研读歌词后,字字珠玑。轻描淡写的文字,阅尽世间沧桑。
历经千帆后的朴实无华的人生,又何必华丽的辞藻去修饰。
人生若没有经历过,又有谁能写出“向命运不自量力的还手,还直到至死方休"这样的觉悟。生活有太多的求不得,放不下,当自己一只像喝醉的小鹿,迷迷糊糊的乱撞一番,直至头破血流,伤痕累累后,然后心坚如铁、笑看风月。
01
电影《后会无期》里说道: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一个人的成长,总会伴随着理想和现实激烈的对抗与矛盾。每一次的摩擦和碰撞,都会是心灵的洗涤历练。人生是一艘起航后只能向前的船,是一张永远没有返程票的机票,一副无论开始如何,只好硬着头皮打好的牌。
电影里,浩汉和江河一路向西的路途中,遭遇太多。青梅竹马也好、萍水相逢也罢、神交已久那又如何?或离别或错过,生活的残忍给坚信的爱情、友情一记狠狠的耳光,这一响亮的耳光也狠狠的打碎了曾经的自己。
就像影片中的台词,“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这每一眼都无疑在告别曾经。
生命如沙漏,生命如流水,每一刻的经历都是过去,每一时的感悟都是成长。
02
李嘉诚说过:我不喜欢给年轻人说过多大道理,说十个道理,还不如他们自己摔一跤。
看悬疑片,没有看到结尾,总是对最后的悬念充满期待。人生如是,没有到最后总有无限可能。
一些人信奉着“如果能够从80岁往回活,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这个说法略显偏薄,已知晓结局的电影,谁还有从头看到尾的耐心和乐趣呢?成长是时间累积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完美的技术,更需要时光里那些经历赋予的灵魂。
诚然,别人的经验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但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必须学会独当一面。正如刘墉所说,成长是美丽的痛。
不久前朋友来电话说她分手了。哭诉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不易,更是谴责对方的不上进,不止赌博还玩劈腿。她哭得梨花带雨,我却早已料到结局。身边并不缺乏劝她早早分手的朋友,只是她沉迷于虚妄的柔情蜜意中,全然不顾。
这大概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无论是爱情的甜蜜或苦涩,还是友情的珍贵或难测,总是夹杂着生活的艰难和复杂。而这就是人生旅途中荆棘和美好同在的风景线。
如今的毕业生月收入3000,可一个月的生活费却要高达五千。又如何不让他们黯然神伤、嗟叹生活太难呢。
经历过后的反思改变,深深的刻在骨髓里,这便是成长。
03
人最习惯于欺骗自己,白日里戴着这种假面营造出自己很好的假象。
人最无法欺骗的也是自己,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时,扪心自问一句,犹如明镜。
记得刚上大学那会,挣脱了高考的牢笼,每天撒欢不亦乐乎。短暂的狂欢并不能掩盖自己的空虚和空洞,总有一种声音在耳边拷问着自己,质问着自己。
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生命原本就是沉重的,注定要我们负重前行。若终日沉迷于声色犬马,那么终将难以自拔,付出惨痛的代价。
成长本就是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若说失败是财富,那失败的思考才是财富之源。人生路漫漫,需要我们不断去经历、不断是积攒,然后把哭声调成静音,把成熟刻在心里。
04
曾经你想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可到最后才发现,得到了一个明白的自己就够了。
越过山丘,遇见十九岁的自己,经历还不足以写成歌。望着那些去远方漂泊的同伴们,我的眼里充满着渴望,虽很懵懂坚定,却也害怕。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越过山丘,看见六十岁的自己,懂得践行的道理足够写成一本书。回忆过往的每个故事情节,唏嘘感叹时日无多。
突然,时光回转,你回到了现实,二十几岁的年纪。虽有所得,却被生活困扰,对未来迷茫,更被爱伤过。可是你并不恐惧,因你知道无论是收获还是失去,自己将来的每一步都要自己坚定的去迈,没有人能够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