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两个孩子要培养,所以对各种推崇孩子教育方法的文章非常感兴趣。最近拜读了陈美龄的《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这本书,感触很深,触动我的并不是国际名校斯坦福,而是三个儿子同时进入斯坦福,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是绝对有方法可循的。
大道至简,通读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介绍的全部的方法都通俗易懂,每个成年人都懂,只是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真的贯彻执行。孩子教育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父母一以贯之的坚持。
滴水石穿,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负责人,承担孩子整个教育过程的首要责任人。
作者强调,孩子人格的形成,家长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教育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本书通过大篇幅都在教我们如何从小塑造孩子的性格,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家长必须亲力亲为,给孩子倾注无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这对他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感觉到被爱才会去信任他人,才能建立自信心。
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不能主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永远以孩子为优先,少斥责,多表扬,抓住孩子错误的事不放,只会助长他们的恶习。
让孩子拥有梦想,挖掘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作者的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刻,她说“孩子的工作就是做梦。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梦。”在作者养育孩子过程中,她告诉每个儿子,希望他们拥有爸爸妈妈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并通过努力得以实现。
而教育,则是一个教会孩子做梦的过程。通过多体验多感受多经历,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太多的可能性,从而在尽可能大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再通过学习给予他们为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并且教导孩子们,即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即便达成了目标也要有不耀武扬威的谦虚。这就让孩子拥有大梦想,并为其脚踏实地地努力。
培养孩子重视自己,内心从容,能自我肯定,同时认可所有的与众不同。
作者说,懂得自我肯定的孩子,能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从小就会将自己的长处表现给大家,这样周围的人就很容易发现他的才能,从而得到更多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就多了让他扩展才能的机会,让他越来越有信心做好擅长的事情,同时不擅长的事情也能在较好自信的状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我们打压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胆小懦弱,变得从众和普通。我们也应该放弃打压式教育,多肯定孩子,从小注重培养孩子重视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重视自己的个性。遇到意见不统一,能够自由地表达,不轻易迎合别人。
迷茫时候,做重要选择的时候,都选择最难走的路。
作者把这句话作为指导孩子们选择困难时运用的方法。她举例说,孩子没写完作业又想看电视时,哪样比较困难呢?当然是继续写作业这么一想,孩子们就不会迷茫了,做完作业再看电视。
就是这样,选择难走的路,就不得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无形之中就锻炼了孩子们的自制力,同时给孩子们积极争取的勇气,对孩子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放眼全球,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给孩子世界的大舞台。
或许是因为作者是华裔的特殊身份,使得她在孩子一出生,就能够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亲人、朋友、贵人,能够随意穿梭于不同国家之间。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所交给我们的方法论,我们也应该下定决心放眼全球,在飞速发展、全球链接的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尽早掌握通行世界的本领和技能,广泛交朋友,多经历世界,多去旅行看世界,认真学好外语。
孩子的格局大了,也能有机会融入到更高层次的圈子,引领着他们一级级往上攀登,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去忘我地努力,哪还有时间去攀比、网游、早恋等俗套的青春期去焦虑?
孩子犹如一台未安装程序的电脑,所有的应用都需要我们给他去安装。你给他输入什么程序,他就会在这个程序可及的范围内运行。
所以,想教育出卓越的孩子,就要求作为父母的我们倾情付出,用机智和爱去浇灌,全程陪伴孩子成长,用科学的方法赋予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有益的品格,自信自爱,让孩子在鼓励中变得更强大,兴趣得以最大施展,孩子在自我管理中爱上求知和探索,积极自主地去拓展自己的各种能力。
正如作者所言,通过爱的浇灌和机智培养,孩子们一定会成为更有自信,怀揣远大梦想,积极迎接挑战,成长为对世界有所贡献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