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执行垃圾分类考验精细治理能力》
切入点:垃圾分类
结构:六段三分
分析:
首段是顺承文段。本文段以排比句开篇,对比我国过去与现在对于“垃圾分类”的着力点,引出话题。然后联系现实,介绍垃圾分类推行进程并给出美好期待。
第二段是转折文段。本段承接上段内容,肯定当前各地垃圾分类执行成果,“也要看到”隐晦表示转折,强调当前垃圾分类推广上的现存问题并突出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实现了“从无到有”但离“从有到优”还有距离。
第三段是总分文段。本段提出对策式观点:推广垃圾分类需要转变工作方法。然后举例具体介绍。
第四段是顺承文段,本段针对群众对于“先分后混”问题的担忧,结合新近发布的实施方案提出对策式观点:在垃圾处理的全链条上有机衔接、补齐短板。
第五段是总分文段。本段提出对策式观点:做好垃圾分类需要做好“源头治理”。然后从个人、相关企业、相关部门等角度举例具体介绍,抓宣传,树思想,优化生活方式,让群众自觉参与到垃圾全过程分类、减量中来。
第六段是顺承文段,本文段强调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并展望美好未来。
总结:
本篇文章按照“引出话题与问题——提对策——展望未来”展开行文,文章偏宣传,充当对策题素材积累。
说起垃圾分类,似乎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从一开始的“一个桶”到现在“两个框”(我家小区这边现在是分干湿两个桶)“四个框”(时评里的顺口溜是“四个框”),对于我来说,至少知道厨房里的垃圾和客厅的垃圾要分开扔,可见意识雏形还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但是有的时候,在客厅里吃完水果又会顺手把果核丢到客厅的垃圾桶里,这大概算是里精准化还有一段距离的现实佐证吧。大家对于垃圾分类又有什么看法呢?
摘抄:
全自动破袋智能机器人;便民洗手池;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制定激励机制。
从个人响应“光盘行动”,到相关企业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再到相关部门制定包装材料的绿色标准,各方携手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