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应该是重庆最美好的季节,气温回升,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空气里弥漫着鲜花与嫩叶的芳香。
在某个春风吹拂的夜晚,窗外开始传来了阵阵“diudiudiudiudiu”的机关枪扫射声,急促而持久,声音并不动听,却让人不由心生久别重逢的喜悦——夜鹰回来啦!
曾经下楼打着手电筒循着声音在公园仔细寻找,最终定位在一栋高楼楼顶,感觉声音近在咫尺,却始终不见其身影。
不免心有不甘。
几年前一个初夏的夜晚,在照母山散步的时候,偶然抬头,依稀看到一只鸟在树冠上空的黑暗中飞舞,无声无息,诡异而又神奇,它从枯枝顶端飞出,在空中划出好几道起伏不定的奇特弧线,转了一大圈子,然后又飞回到出发点,犹如回旋镖。
什么鸟这么晚还在活动?
看这瘦削的剪影,这飘逸的飞行姿态,肯定不会是猫头鹰。
难道是用叫声诱惑了我多时的夜鹰?拍了段视频发到鸟会群里面请教,暴太师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的确是普通夜鹰!
一旦加了新,再见就不难了。
第二次相遇是在鸿恩寺,当时是大白天,它正趴在树枝上酣睡,一动不动,我焦灼地瞪大了双眼也没找到目标,多亏江老师耐心地指点,才总算得以一睹真容。真不愧是伪装大师啊,这假装自己是树皮的特技简直绝了。
什么鸟这么晚还在活动?
看这瘦削的剪影,这飘逸的飞行姿态,肯定不会是猫头鹰。
难道是用叫声诱惑了我多时的夜鹰?拍了段视频发到鸟会群里面请教,暴太师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的确是普通夜鹰!
一旦加了新,再见就不难了。
第二次相遇是在鸿恩寺,当时是大白天,它正趴在树枝上酣睡,一动不动,我焦灼地瞪大了双眼也没找到目标,多亏江老师耐心地指点,才总算得以一睹真容。真不愧是伪装大师啊,这假装自己是树皮的特技简直绝了。
白天贴树皮上看不见,晚上飞起来听不见,这优异的隐身性能F117战斗机默默飞过来点了个赞。
虽然名字里面有鹰,夜鹰却不是真正的猛禽,它们属于独特的夜鹰目,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与大多数猛禽所在的鹰形目相距甚远。
从外形上来看,它们身材娇弱,腿脚短小,与猛禽相比,它们既无爪牙之利,也无肌骨之强。
战斗力孱弱,经常被蝙蝠欺负。
为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它们开发出了一套独树一帜的黑科技,完美适应了在极微弱光线的夜空中捕食昆虫,占据了一个少有竞争对手的生态位。
然而夜鹰并没有蝙蝠那样开挂的超声波定位本领,它们是如何做到在夜空中捕食的呢?
当手电筒的强光打到夜鹰的眼睛上的时候,会反射出奇异的红光,隐约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们拥有逆天的夜视能力!
在夜鹰的视网膜之后,有一层称之为脉络膜的反光层,能够增强夜视能力。
而且在它们的视网膜分布着大量的视杆细胞,而视锥细胞数量很少。
视杆细胞主要在暗光情况下发挥作用,但是没有色彩识别功能,所以我们在光线昏暗的条件下,无法分辨颜色。
视锥细胞在明亮条件下发挥作用,人类具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负责感知红光、绿光和蓝光,我们看到的所有颜色皆由这三基色组合而成,这也是人类三色视觉的由来。
而对许多鸟类来说,除了红绿蓝三基色,它们还拥有感知紫外线的视锥细胞,因此大多数鸟类具有四色视觉,比人类能够多识别100倍的色彩,它们眼中的世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绚丽多彩。
然而为了在黑暗中生存下去,夜鹰必须做出取舍,它的视网膜上挤满了视杆细胞,不得不舍弃大量视锥细胞,同时也舍弃掉了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在它们的世界里,只剩下黑色的剪影。
作为交换,夜鹰获得了超强的夜视能力,足以在黑暗中发现和追逐细小的昆虫。
为了进一步改进隐身性能,夜鹰全身的羽毛进化得非常柔软,赋予它们优秀的消音能力,从而能够做到在飞行中无声无息,避免把猎物吓跑。
它们的嘴巴看上去很小,却能张开得非常宽大,方便吞食飞行中的昆虫。而且嘴巴周围长满了胡须,在靠近飞虫的时候能发挥关键的感知作用,进一步提升捕食效率。
超强的视力,无声的飞行,宽大的嘴巴,敏感的胡须。
凭借这一身独特的装备,夜鹰昼伏夜出,成为黑夜中沉默的昆虫收割者。
夜鹰在全球广泛分布,在我国有7种(如果排除掉最近否掉的中亚夜鹰,那么只有6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普通夜鹰。从东北到西南,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每年春天,普通夜鹰从东南亚回到中国繁殖,通常雄性比雌性先到达目的地,它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开始通宵达旦地歌唱,宣示领地,吸引雌性的到来。
运气好的话,雄性在五月就能找到配偶,开始组建家庭,和大多数人类一样,它们遵循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在完成交配后,夜鹰妈妈并不操心房子的事情,它们直接把蛋仍在光秃秃的地面上,细心点的会选择植被茂密的地面,铺点枯叶松针什么的。
这样虽然省事儿,雏鸟却容易暴露在地面天敌的攻击之中,幸亏夜鹰妈妈还掌握了假装受伤调虎离山的小把戏。
夜鹰父母轮流孵蛋,大约20天后,小夜鹰破壳而出,雏鸟在一个月左右就能成熟,在此期间,夜鹰父母共同抚育小宝宝,它们一趟又一趟地为雏鸟带来昆虫大餐。
在秋天迁徙季节,昆虫越来越少,逐渐进入冬眠状态,食物的匮乏迫使夜鹰飞到华南和东南亚去渡过冬天。
待到次年春天,它们又从南方返回,重复新一轮的歌唱。
它的歌声虽然单调,却非常独特,莫名让人觉得心安,在这高楼林立的混凝土森林,在这嘈杂的城市,仍然保留了那么一点点野性。
夜鹰家族在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成员,为了在繁殖季的飞行表演中吸引妹子的目光,它们花费了很多小心思。
夜鹰家族都是严重的色盲,在羽毛色彩上做文章毫无意义,雄性只能夸张地延长身上某个部位的羽毛,让自己看上去更加飘逸帅气、玉树临风。
南美洲的大燕尾夜鹰选择延长自己的尾羽,这一招用的鸟太多,典型的比如寿带和极乐鸟,还有传说中的凤凰,长长的大燕尾虽说也很漂亮,但是不够有新意。
而非洲的翎翅夜鹰独辟蹊径,它们大大加长了自己的两根初级飞羽,飞起来清俊飘逸,仿佛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下凡,最初看到它照片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我从未见过如此拉风的造型,这创意我给满分。
喜欢作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ianshuzy(天枢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