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刚出头的少年们,身边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感觉同学们分为两拨人,一拨人毕业了就马上结婚了,还有一拨人毕业了还在单身,然后一单单好久。
毕业结婚的那拨人,往往是毕业的时候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生赢家”的人。还记得多年前腾讯新闻推过这样一则“人生赢家”的消息,说的是一个男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结了婚,毕业典礼上,带着老婆,老婆手里抱着娃。下面一堆单身狗围观吃着香喷喷的屏幕狗粮。
毕业结婚的,显然在大学期间的人生轨迹里都是和另一半缠绕在一起的。可能是同校或比较近的,然后每天一起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一起逛街,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复习一起考试。最后毕业的时候,可以拍一套双人毕业照,来纪念大学时光,然后再晒在婚礼的照片中。也可能是异地,然后每天视频音频心连心,下了课就是窝在寝室里一起视频,邻近城市的周末就是拼命想见面,较远城市的就指望假期一起腻歪。最后毕业的时候,可以在各自的校园里拍两套双人毕业照,来纪念大学时光,然后再晒在婚礼的照片中。这拨散发着恋爱的酸臭味的人们往往和身边的单身狗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在彼此之间有着显著的沟通交流的鸿沟,可以交流,但很难玩到一起。
毕业后单身的那拨人,往往在大学期间就没有恒定的恋爱对象,或者长期处于单身的状态。这个根源也跟中国父母长期宣扬的“大学里不要谈恋爱,好好读书,以后工作了再谈恋爱”的思想有关,或者也可能跟自身定位不准确有关,然后现实状态就是工作以后步入相亲的模式,却久久求之不得,然后在社会上浪荡多年,还是孑然一身。
玩得要好的小伙伴的婚恋观是会相互影响的。单身狗身边往往有一堆单身狗,恋爱者身边往往有一堆恋爱者。长此以往,两个团体会越来越渐行渐远。恋爱者提前一步步入了婚姻这个围城,然后有了孩子以后开始讨论育儿,而单身狗的世界依然在吃喝玩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中逍遥着。
我显然是后一拨人,我对恋爱就结婚的那拨人不熟,我对后一拨浪荡多年的人,太熟了。自己是,身边的朋友也是。而且我们属于不恐婚不恐育会相亲交友却依然单身的一类。哈哈哈哈,既然不恐婚不恐育,而且不排斥交友,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就单身到现在?怎么做到的呢?因为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也无法向现实妥协。举个例子来说,我有追我的人,但对方身上有一些让我觉得无法妥协在一起的致命的缺点。我也有自己喜欢的人,但无奈可能我也有在对方眼里致命的缺点,所以求而不得。用一句前几年流行的话说就是,我喜欢的人名花有主,喜欢我的人惨不忍睹。而且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事物可以扮演陪伴者的角色,当繁衍下一代不再成为必不可少的人生意义的时候,结婚率下降自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