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和老朋友叙旧,地点是汉街上的某个甜品店。或是日子太苦了,我们都喜欢吃甜的。
一、旧友新愁
她在上海的某个知名的外企供职,我在北京读研。我曾去上海看她,她从CBD的某栋建筑出来,光鲜亮丽的OL装扮,挥斥方遒的干练形象。
十里洋场,我羡慕她的落落大方、自信果敢。而我是学生装扮,仍不谙世事地跟在她后面。她和我谈上海,谈职场,谈理想,我听着、看着,憧憬着,像打了一吨鸡血。
我如愿保送到北京的高校读书,那里有很多学术资源,有各种各样的文娱资源。交往圈子扩大了,每个人都为追求着有趣。一潭死水的生活像是被炸开,任我疯魔。
一年前,我们风顺水顺地如愿,在心仪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笑逐颜开。一年后,我们回到武汉,只是拥抱了一下,便立即懂了心中的苦涩。
她的母亲在去年逝世,今年是新年。她告诉我人生最遗憾事是忽略了和母亲的交流。她说,工作太忙,脾气太大。她说,好好善待自己的母亲,珍惜。
她告诉我,过几个月英国主管要来谈话,说了些抱怨直系领导工作能力差的话,说了些职场人际上的困惑。
她开始忧虑自己的恋情。从少年时代不乏爱恋情愫的她,恋人也换了不少。但不知怎么的,到了适婚的年纪,怎么也碰不到合适的想稳定下来。
我听她说着,点点头。上海北京,迷惘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我发愁自己论文开题,又找了几份实习,迟迟定不下工作还是科研的意愿。我们都得了一种叫焦虑的病。不知道是否大城市里每一个孤身一人奋斗的青年都有这种病,逃躲不得。
二、祭奠理想
我认识她已17年,从小学开始。之所以成为朋友,因是一路人。一路成绩优秀,被家长老师表扬激励,在学习这条路上过五关斩六将。自己定下目标,付出时间,然后达成目标,完成父母老师期待。人生开挂,一直到我们意识到自己步入社会,要玩一套和学业不同的游戏规则开始。
当我们接触到真实的社会,才发现情商是个技术活,而这门技术,一时半会真的学不到。人情世故以及个人素养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家庭教育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有些待人接物的习惯,从小不抓,长大即使在信念上知道要改正,仍不能形成改正的动力。就像她执意要在吃完晚饭之后去买关东煮,即使昨天信誓旦旦说要减肥。又会在不经意间和同事吐槽上司的疏忽。
稍有不慎,违拗了别人的意愿就被扣上人品不行的帽子。所有关于人品的定义,只是在定义一个完美的社会化的个人。有了某些属性,就能更好地玩这套游戏,没有这些属性,输赢就高下立判了。说白了,社会就是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性格和技能,结交不同的朋友,形成自己的圈子。掌握的技能点越多,圈子玩地越溜,就能掌握更多资源,和别人交换。而上学只教知识,不教人品,课本上思想品德课教我们做顺民,不教我们玩游戏。所谓的拼爹拼妈拼的真不是不动产,拼的是家风人品的传承。
早在遭遇第一个人生低谷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些。理解了与别人在前20多年的无形差距。又不知怎么,把自己的梦想亲手埋葬了。
好在她不会,还是那么乐观。在这一点上,我羡慕她,愚勇也是勇,难得糊涂。
三、戏中之人
她是直率之人,做事一切凭心情,跟着感觉来。这点和我相似。因为一切顺遂,便总觉得自己所想大概都是对的,于是继续做些人定胜天的梦。
我仍鼓励她追梦。毕竟有时镜中花水中月,也是寄托和存活的动力。但提醒她不可过于直接和坦率,应多观察局势和别人的感受,遇事冷静些。
她摇摇头觉得累,累就不是自己了。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可能伤害我们的人面前做自己。自我总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各种各样的阴暗面,为什么一定要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人前?我告诉她,你只当人生在演一场戏。你戴着面具,演好一个你选定的角色,获得你想要的地位财富权力之后,你才有资格选择做自己。她说这样会不快乐。我想她是对的。
但我记起来我妈一句话,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然后辛苦地受罪,为的是临死了时,让别人落下留恋的泪水。我想我妈也是对的。
人生这么长,不可能你总是逗哏。路这么曲折,不可能总是只有鲜花掌声。苦难是常态,幸福需珍惜。大道理都懂,依然无法排解。自以为拿得起,放的下。一个分手都能忧愁半年,领导一个眼色就能自责半天。只有理解人生本辛苦,才能平常心态,珍惜每一天,知足每一份快乐吧。
祝我和这位朋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