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计愁生活的年纪里,我听说过那些为生活奔波,不怎么小康仍愿意为下一辈生活的八零后每天简单而琐碎的小生活。有时候,一个人本来很简单,两个人就变责任,三个人时变成熟,三代同堂是换位思考,保持和谐。我无法安慰那些难以在家庭中取得归属感的儿媳,这取决于一个家庭几代同堂,取决于对方爸爸妈妈能否真的做到视如己出,这绝大时候更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世界,女性要获得普遍的认同,本身就比男性付出更大的代价,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尤其面对老一辈的六零后,他们往往可以对我们孙子辈百般呵护,却无法对照顾自己的儿媳视如己出;他们拥有他们年纪已有的社会地位,他们习惯了在家庭中拥有相对的权威,往往难以听进一些逆耳之言……这本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但我却对这种同情非常无奈。一个父母已离世的女儿,一个无法真正独立的女人,一个远离家乡的家庭,已无法再做出那些任性却解气的举动,没多少人能真正了解那个身份的尴尬与委屈,活血吞的肚量被逼养成……
我本对婚姻无什么恐惧之感,但我对这类家庭恐惧很大,我更恐惧于现在看到的婚礼形式。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我只知道每个人应该有不同的追求。当今社会早已解开把女性困足于家庭的枷锁,但我恳求老一辈不要诟病于对婚后女性追求精致生活的权利。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再为难女性。我明白媳妇熬成婆的心酸,但我不认同那种婆婆权威的破事儿。社会的公平难以烫平家庭的封建许多年前我以为只有面包富足才足以有精神精致,但其实不然。没有比精神富足能让人高贵,中国早已解决公民温饱问题,但我们每个家庭单位未必有这种精神温饱的追求,而父母的精致与生活态度绝对能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我们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着你曾经的家庭教养。我们说反对隔代教育,但我们也希望这个词与爷爷奶奶的敌对不够成任何关联;我们说与父母分开生活,绝不代表不孝顺,只是中间这几十年的中间差真的无法真正活出真我;我们愿意为栽培下一代而奔波与生活,但我们也不能为了下一代而丧失自我;该是我们追求的,请因为有了爱的人,而更加努力;不该妥协的,请保持最顽强的初心,追求梦想。
我见过许多那些我想成为的样子。一个月之前,我还是一个为了那个最初的梦想奋斗的人。一个月之后,我曲屈于现实,选择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管结果如何,我还是不愿放弃我想要完成的,虽然我们的现实残酷,但我还是相信,在还不用为柴米油盐计愁的日子里,是最幸福的。我们在踏进下一步之前,该多么珍惜这一段,该多么珍惜这一段独立个体的身份,该多么珍惜这个还能遇事,任性冲回家里,跟爸妈撒娇的年纪。
我是有多么幸运,有两个把自己捧在手心的爸妈;我又会有多么幸运,能靠着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有尊严地生活在另一片几房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