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读到一位学友的每日一省:
这两天我们这里连续下雨,温度下降了十来度,但是女儿依旧穿着裙子和短袖,我一早上就劝说,没有成功,爸爸看不下去了,怕她女儿被冻着,也劝说了好几次,到中午的时候,女儿还是没有换,爸爸特别生气,感觉怎么你就这么犟呢?于是就对女儿说,你换还是不换?女儿还是无动于衷,爸爸说你如果不换掉,我就把这个给你剪破,看你还怎么穿?因为爸爸很少给女儿发脾气,所以女儿感觉不可能,爸爸也较劲儿了,拿来剪刀开始是吓唬,最终被逼的动手剪了女儿的裙子,女儿哭的泣不成声,说这条裙子是她最喜欢的,我也在旁边说,这条裙子不好看,早就不想让你穿了,再给你买条比这个好看的,看到爸爸剪女儿的裙子,我也感觉很愤怒,每次让老公学习都不学,如果学了就不会成今天的样子,老公实在是没有学习的意愿,有时候我也在他身旁放王院长的线上直播课,但是人家就是刷抖音,感觉教育孩子都是我的事,所以我还得继续努力学习。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让我看到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方式方法还有优化的空间,好在妈妈已开始学习),一个追求学习成长的妈妈,未来可期。
当然站在一位读者的立场,我也有很多感触,尽管我的想法可能有失偏颇,就当是刻意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交流。
一、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此时又加上半句,有一种冷叫爸爸也觉得你冷。
我们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一种控制,连这种“身体的体验”我们都怀疑孩子。既然孩子坚持穿短袖短裤,那她一定不感觉冷,孩子又不傻如果冷的话,怎么会坚持不换长袖?要么是我们觉着冷,小孩儿体质阳气盛,真不冷。要么就是我们越是劝的时候,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我就不穿。
如此一来,结果怎么着都是孩子不会换衣服。
同样是爱孩子,换种交流方式是否会效果更好?
【这两天气温下降了十几度,妈妈感觉穿裙子有点冷了,乖乖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觉得有点儿冷?
1、孩子说有点冷。
要不要先穿长袖,然后可以随时换回来。
2、孩子说,我不觉得冷啊!
好,等感觉凉的时候再换长袖也可以】
二、我看到的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孩子。
妈妈劝没用,爸爸也劝还没用,于是爸爸就觉得“你怎么这么犟”,如果换成“你太有主见了”,语言的优化是不是会减少对抗?
三、爸爸很少跟女儿发脾气,但最后被逼的真的动手剪了女儿的裙子。
在爸爸和女儿的心理博弈中,看似是爸爸胜了,其实是爸爸输了,女儿胜利。一个成人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出不合适的事一一没有那么狠的心,怎么能说那么狠的话,怎么能真的剪孩子的裙子?
【乖乖,你坚持穿裙子,爸爸也不反对,就是爸爸看在眼里有点儿担心。咱坐下来想想气温低穿衣单薄会有什么结果?你可以考虑一下。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
1、没啥事发生
2、感冒发烧
去医院治疗,你受罪,爸妈心疼你,你想想有啥办法不让自己受罪,让爸妈放心呢?】
陈述事实+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换不换裙子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让爸妈放心,减少亲子之间的对抗。
四、女儿哭的泣不成声,说这条裙子是她最喜欢的,我也在旁边说,这条裙子不好看,早就不想让你穿了,再给你买条比这个好看的。
当孩子最喜欢的东西被破坏的时候,孩子是很伤心的,我们说“这条裙子不好看”,缓解了孩子的伤心,还是加重了这种伤心呢?
当一个人的感受被理解被接纳的时候或许才会舒服些。
【乖乖,爸爸剪坏了你的裙子,妈妈知道你特别伤心。当你伤心的时候在咱家是可以哭的,但是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是再哭一会儿,还是现在不哭了和妈妈(爸爸)聊聊。】
如果孩子哭诉爸爸这样做怎么怎么不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孩子愿意的话还可以探讨,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么做,提升孩子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看到爸爸剪女儿的裙子,我也感觉很愤怒,每次让老公学习都不学,如果学了就不会成今天的样子。
很开心妈妈已经走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果然是学习的人觉察力比较强,觉得老公如果也学习了,事情就不是这样的结果。
六、老公实在是没有学习的意愿,有时候我也在他身旁放王院长的线上直播课,但是人家就是刷抖音,感觉教育孩子都是我的事,所以我还得继续努力学习。
改变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长,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哪怕是我们的枕边人,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当我们的行为给他传递的是“你有时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需要学习”这种气味时,那么他很大概率不会学习。当我们展示的是“我需要升级自己,我要学习”时,他很有可能会跟随。
庆幸这位优秀的妈妈走在了学习成长的路上!相信她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影响到老公。然后她和老公一起,建立更好的夫妻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