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昂内往事 【原创】
一
写下腐肉生蛆四个字时,脑海里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画面:战舰上海军拿出了一大块肉,挂在甲板上,从远处看,这一大块肉非常诱人,近处看,发现肉上有许多生物在爬动,水兵们围在肉周围议论着,原来肉上爬着的是蛆。这块肉是水兵们的食物,他们一连数月,就吃这些腐肉。终于他们忍不住了,水兵们联合起来,开始了反抗,起义由此开始。
以上场景,出自爱森斯坦的著名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这部1925年拍摄的影片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电影历史上最著名的片段之一:敖德萨阶梯。
但是,那一块爬满蛆的肉太显眼了,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那一块腐肉就像是俄国沙皇统治的社会,已经腐烂不堪,肉上的蛀虫在继续蚕食着这块腐肉,肉散发着恶臭,让人恶心倒胃,这样的肉让人怎样生存,只有起义,去夺取新鲜的肉。如果说《战舰波将金号》里的腐肉象征腐坏的社会,那么黑泽明的《野良犬》则直接将破败的社会比作腐肉。
二
《野良犬》拍摄于1949年,日本战败后不久。三船敏郎饰演的村上刚当上刑警,因疏忽,配枪被人偷走,枪里有七发子弹,随时都可能被获得者用来杀人,极度紧张的村上开始了寻枪之路。故事很简单,丢枪-寻枪-得枪,但如果《野良犬》只是个寻枪故事的话,那它就没那么出彩了。黑泽明花了两个小时讲述这个故事,你可能会觉得影片有些冗长,寻枪的过程完全可以缩短一些。
但恰恰是“冗长”的寻枪过程,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经典。村上在寻枪的过程中,在城市里转来转去,用他的双眼看到了社会的破败,日本人民的贫穷。在这里,黑泽明借鉴了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手法,尤其的德西卡的著名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寻枪的村上就如寻自行车的里奇,导演借用他们的双眼展示了社会百态。从这个层面讲,陆川的《寻枪》就显得稍微弱了一点。
影片最后,村上终于找到了使用他枪杀人的游佐。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游佐走向杀人抢钱这条路,表面上看破败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实质上是自己内心造成的。
在村上作客佐藤探长家时,两人有一次交谈。
佐藤:“这是破房子,但游佐的更差,不是人住的,真是腐肉会生蛆。”
村上:“世上没坏人,只有坏环境,游佐其实也可怜。我亲眼见过战争将人变成野兽。”
游佐退伍时,在火车上被偷去了行李,他充满憎恨,或许正是在这暴戾的转折点上,他选择了做小偷和抢劫犯。而刑警村上,也曾是士兵,和游佐有同样的遭际,他的行李也被偷了,当时的他也充满了愤怒,他说在那时他也差点变成强盗,但后来他成了警察。
通过这一次交谈,黑泽明并没有想给我们一个答案,而是引发我们思考,就像他一直所做的一样。命运永远是个人选择的结果,社会环境只是助推者,不是决定者。当环境将你蹂躏、摔打甚至抛弃时,你能不能经受的起,是选择抗争到底还是屈服?
三
《野良犬》里,有两处给我印象最深。一是,佐藤探长在宾馆找到嫌犯游佐时,在电话厅里给村上打电话通报消息。就在他打电话的时候,游佐出现了。但黑泽明没有给游佐正面,只是拍摄了他的腿,在游佐听到有警察来了时,正在下楼梯腿突然停了下来。紧接着镜头移动,出现了在电话厅里的佐藤探长的全景,此时他正背对着游佐,然后镜头切到佐藤的近景,他在电话里说赶快采取行动,完全没有注意到他自己已经完全暴露了。黑泽明的镜头处理方式,将紧张情绪发挥到了极致,游佐的神秘,以及佐藤的处境,使得观众不由得为佐藤探长担心起来。
另一处是影片最后,村上得知游佐将在六点出现在车站,他立刻跑过去。但他并不知道游佐长什么样子,他开始琢磨那个是游佐。首先他想到游佐穿着白西装,然后是游佐大概二十八岁的样子,黑泽明两次利用近景镜头,在不同的人之间切换,但村上依然判断不出来。最后,村上想到前一晚,游佐在雨中奔跑,他的鞋和裤子上应该沾满了泥,这一次黑泽明用了一个摇镜头,拍摄裤腿和鞋的近景。
果然有一个人的裤子和鞋上沾满了泥,但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游佐呢,黑泽明并没有急着给这个人正面,而是从他的鞋开始慢慢的将镜头移上去,但依然没有正面,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人的背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该人衣服后背上也是泥,此时观众大概猜到了这个人就是村上要找的人。紧接着一个镜头,黑泽明终于给了这个人正面,他趴在窗口向远处张望,应该是在等人来。此时,观众已经确定这个人就是游佐。这一场景的处理,黑泽明的镜头调度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