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月与安生》自上映以来,收获一致好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主角七月、安生、甚至家明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与其说它是一部青春爱情片,不如说它是一部讲述女性在追求自由与安定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与内心安宁的女性成长史。自由与安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本文以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位女主角为例来剖析自由与安定的对抗与融合,从而指导我们如何看待生活,做出正确。
由陈可辛监制,曾国详执导、改编自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讲述了一对亲密无间、性格却截然不同的好朋友七月和安生,在同时爱上一个男生苏家明之后,彼此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出于不同的自我追求和成全对方交织的复杂情感而分道扬镳,最终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从前对方的生活轨迹,两人获得了交换人生般的结局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9月1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在第53届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双女主),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七项提名;在第36届金像奖上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12项提名。
1.2 电影《七月与安生》的主题
《七月与安生》在一众爱情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之一在于《七月与安生》绕开了以往青春片中爱情高于一切的藩篱,一直在把爱情拽离出套路,使其退回到一个本分——爱情很重要,但它绝不是生活的全部。苏家明在影片中作为唯一的男主角,七月和安生同时爱慕的对象,却被刻意模糊化,他的性格、喜好、工作、成长环境这些影片并没有详细讲述。在影片中,苏家明只是作为爱情的符号和七月与安生关系破裂的导火索而存在。家明被七月喜欢而没有能力拒绝,受安生吸引但不知进退。当七月在家明北京的小屋门口撞见宿醉的安生时,七月的矛头直指安生,家明被拒之门外不得介入。深夜的操场上,安生与家明告别,态度决绝,不容家明挽留。甚至家明给七月与安生带来了象征宿命羁绊的女儿瞳瞳,但他依然不可获知真相。这个人物的局外人身份从根本上消解了女性欲望受恋人支配的陈词滥调。《七月与安生》中成长的达成是通过对女性心灵归宿的追问而实现的,当爱情不再包揽全部的女性欲望,女性对自由与安定的追求成了影片最大的主题。
2. 自由与安定的两极对立
影片中的两位女主不论从性格抑或人生轨迹而言,都带有浓重的两极对立性,这种对立不仅体现在她们的争吵与决裂,而且体现在从一开始她们角色背后被赋予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和生活方式。
2.1 成长背景的迥异
七月与安生在十三岁的年纪相遇,七月是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的“乖乖女”,安生是设法逃离母亲的管制、父母疏于管教的“野孩子”。于是,理所当然,七月是个不谙世事,生活安定平稳的小镇姑娘,安生是个张扬放肆,四处漂泊的流浪青年。成长背景的对立造成了七月和安生性格上的对立。影片前半部分对于两位女主的性格定位象征着中国现代人的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大部分国人推崇的直线型人生。出生、学习、工作、成家、养育子女、老年生活,一帆风顺但却波澜不惊;另一种便是现今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看山看水看世界”,迷恋漂泊,寻求挑战的人生。虽恣意洒脱,却孤独辗转。在影片前半部分,七月的人生是一条直线,安生则属于后者。
2.2 安定的七月和自由的安生
在安生与七月的初次见面中,七月就是扎着利落马尾、剪着平齐刘海儿的乖女孩,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豆蔻年华女生的恬静与安然,只有在看见安生时嘴角半翘起的微笑才能看出些许狡黠。而安生,她的出场仿佛炽烈的阳光,一不小心就把周围的人隐藏在阴影里,唯有她自己美得张扬而放肆,军训时桀骜不驯地拒绝扎起长发,在老师面前装模作样地耍滑头,把小宠物偷偷藏在怀里……。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七月和安生性格上的差异。
影片前半部分中,七月和安生的衣服着装风格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差异——七月在影片中的着装大多以深色和纯色系为主,这代表了七月沉稳安静的性格和“乖乖女”形象,而安生的大红色外套则体现出安生的热烈奔放、追求自由。七月年少时的学生头和安生年少时的爆炸头也无不暗示了七月的乖巧和安生的无所畏惧。影片中,七月和安生关于穿戴内衣问题的讨论也暗示了七月属于安定,而安生则向往自由。处于青春期的七月身穿传统内衣,勒痕、不适应感并没有促使她摆脱束缚。在与安生的对话中,她提到“我妈说”“习惯就好”“女孩子将来要适应很多不习惯的事”。安生所做的关于学业、事业、感情的人生抉择大多出自安稳的目的,上最好的高中,报了家人所期望的经济学而非自己想读的中文,留在家乡做一名收入稳定的银行职员。而安生宣扬自由与时尚,拒绝穿戴内衣,吸烟、烫头,不停变换工作,不愿被束缚。
男主角苏家明的出现使七月和安生的关系第一次有了裂痕,苏家明在影片中不仅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性人物,也是促使两位女生的对安定与自由的追求发挥到极致的灵魂人物。七月早早计划好了与男友结婚后的幸福生活,在男友家明提出要到北京去奋斗的想法后,七月与之大吵一架,她还会担心自己安静稳定的生活不能实现而去保全。尽管后来放手家明在外闯荡,但还是以两年为期限,限制自己或者家明对自由的追求,继续从前的安分守己。而安生在遇到苏家明,眼看就要陷入与七月和家明三角恋的囫囵中时,选择抽身而退,流浪远方,不停地变换工作、寻求自由。
3. 自由与安定的交融
影子的传说是两位女主之间深厚情感的象征,她们一起听说踩着一个人的影子就会永远在她身边,一起相信彼此会一生同路。影片中对两位女主互踩影子的镜头刻画极为细腻,她们的影子其实就是彼此的反面,在影子的那个世界里,安生就是七月,七月就是安生。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七月与安生人物形象塑造上是有巨大差异的,七月与安生都是不完整的个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七月是人生安稳坚定的 A 面,安生是漂泊与不安的 B 面,她们作为对方的互补形式而存在,所以在十三岁相遇的那一年,一拍即合,仿佛找到缺失的另一半自我。影片中安生听说如果踩到一个人影子的话,那么对方就会永远在她身边。于是,用镜头语言刻画了七月与安生互踩影子的场面,同时暗示了她们互为对方的 A、B 面。
3.1 追求自由的七月和渴望安定的安生
影片开头七月和安生相约一起去砸学校的安全警报,真正敢动手去砸的不是“野孩子”安生,而是“乖乖女”七月。七月对安生说“我知道怎样装乖来讨大人喜欢,我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安生和七月躺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安生幻想着以后大房子里摆满七月喜欢的各种东西,她说:“我一定会有钱的,我要让你住大房子。”安生坐火车离开时对七月说:“你如果想让我留下来,我就留下。”安生也曾信中所写的那样:“七月,我可以回家了吗?”安生虽习惯漂泊,她的内心却在向往一个有七月的家。其实七月同样想要自由,安生也渴求安定。
3.2 出走与留守的人生交替
七月与安生后来的故事发展出乎观众的预料,七月在一手策划家明的逃婚后,剪掉了象征束缚的长发,摆脱了小城的人言可畏,真正走上了流浪天涯,四海为家的自由生活,并在其中找到了自我真正的渴求。“七月曾经赖以生存的稳固的生活,像陆地一样离她越来越远了,她才发现自己其实特别习惯摇晃和漂流”,七月的自我在摇晃和漂流中得到圆满的实现。而安生则定居北京,独立抚养了七月和家明的孩子,并以“七月”为笔名写下了她和七月的故事。在她的故事里,七月无拘无束地穿梭于世界各地,安生有了体贴老实的男友“老赵”和温暖幸福的家庭。
3.3 一体两面的自由与安定
七月放下婚姻的执念,背起行囊,去追赶安生的成长 ;而安生抵制自由的诱惑,去体验安定的幸福。一对姐妹脱胎换骨成对方的样子,七月即是安生,安生即是七月。从这个角度来看,该片不仅仅是讲述闺蜜的故事,更是内心里不同自我,不同人格的交战。叛逆的孩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决气“小白兔”学会了独立,向从前没有勇气打破的死水般的生活挑战。二十年的闺蜜拉锯战,也是她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过程。安生的人生轨迹是以七月为圆心的一次向世界尽头的挺进,当圆心消失,她就乖乖地摘掉流浪者的身份,安稳地停驻下来。而七月的人生轨迹是对安生成长的一次忘我追赶,她的离开是包裹着死亡内核的出走。两个人物的命运,无论是直达终点,还是兜兜转转,都专注于女性对其生命意义的追寻——要自由,还是要归宿?一对咫尺天涯的双生花,两者互为镜像,既是两个独立个体,同时又隶属女性灵魂的两面。
4. 自由与安定的抉择
影片中的男主苏家明在七月和安生的爱中徘徊迟疑,他从一开始就被安生的嚣张所吸引,但又忘不了七月的乖巧体贴,人性的弱点让他难以做出抉择。在影片中,苏家明的形象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优柔寡断的男子,这个角色其实是一类人的整体象征,处于中间灰色地带的那一类既舍不下安定平稳、岁月静好的现世生活又想要肆意洒脱、流浪远方的人的象征。所以苏家明一边赠与贴身佛像给安生,一边又不断地给七月以结婚的承诺,与其说他爱上了两个代表两种极端性格的女子,不如说他贪心地想要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安定与自由,就像影片中的家明、七月和安生,我们可能是家明,在自由与安定面前犹豫徘徊,举棋不定,我们心里也可能住了一个一腔热血、勇往直前的安生或者是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七月,但在故事的结局里,18岁开始就飘零于各地的安生最终活成了安定的模样;在小镇生活了27年遵从父母期望,从未出过远门的七月历尽沧桑后选择出门远行,一步步踏过安生曾经的轨迹。对于人世间每一个个体而言,未来都是不可预测、动态发展的,看似仿佛一眼见底的生活其实隐藏了满满的未知与生机。我们谁都无法决定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周遭又会是怎样的环境。所以不管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生活依旧充满惊喜与希望。
5. 结语
随着电影《七月与安生》的热映,我们追求自由和安定的愿望更加强烈。要自由还是要安定?其实就像七月和安生,自由与安定是一对双生花,它们互为镜像,无论选择自由还是选择安定,未来总是不可预测,充满惊喜与希望。
参考文献
[1]常卓瑶. 自我的抗争与和解——解读电影《七月与安生》[J]. 艺术科技,2016,(12):104.
[2]龚自强. 姐妹情谊与男权世界的辩证——简论电影《七月与安生》[J]. 艺术评论,2016,(11):67-72.
[3]陈文远. 《七月与安生》:女性成长的新境界[J]. 当代电影,2016,(11):35-37.
[4]王韵. “动”与“静”的冲突与调和——再论法的价值中的自由与秩序[J]. 学理论,2011,(14):99-100
[5]刘志刚.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重返母体的归宿——拉康“三维世界”视域下的《七月与安生》[J]. 电影评介,2016,(2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