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学校分享的文稿,见笑了!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幸运被抽到本次分享,也希望我接下来的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吧。我手中的这本书叫《教师的使命》,作者是张文质老师。认识这位作者是源于另一本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本书,到后来的《教育的勇气》,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育行走公益活动,有幸获赠这本书。拿到这本书从名字上看,仅仅“使命”两个字足以让我惊讶,可是读起来才发现这本书是如此的接地气,有些事,有些话好像就在嘴边,只是作者代替我将其写出来。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找回自己,热爱并专注。二,转化个人,回归家庭。
先和大家讲个故事,(桑义碧老师的故事)桑老师那时才19岁,对于他这样的年纪正是怀揣梦想,仰望星空的人,可是命运偏偏不这样,让桑老师深深的意识到,做好教育别无他路。真的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桑老师的耐心坚守,我开始低头看自己。刚入职时我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如何面对一帮小孩,不知道站在台上是否能不发抖,不知道自己带出来的学生以后会怎么样。就这样,有的时候似乎开始怀疑自己选错了路,静下来客观的分析,教师工资稳中求进,平时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着,感觉这是一份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职业。甚至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不教学,走出这四角天空下的校园,我还能做什么?记得佟老师也有类似的迷茫,可是张老师把他从这个死胡同中拉了回来。他问道:“教师何必要做别的职业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非常喜欢这句话,有的时候我们是要问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开心的事情。我忽然明白,其实我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个问题,只要我能够把我们的教育教学这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多么明智的选择,张老师说:“其实,能当好一个老师,本身就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可能要倾尽全力,倾尽一生的心力才能做好的。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教师更专注于自己的职业。首先要热爱,只有热爱了才能专注于自己的职业。”所以我圈出这样两个关键词:专业,专注,这一点我认为是一切的基础,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难过最不开心的首先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老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他的情感是冰冷的,态度是敷衍的,做事是被动的,因为知识需要经过情感加温的。那么怎样专注于这份职业呢?我想除了“守着孩子过日子之外”,我们还应该执着的栽培自己,也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职业素养,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什么叫做专业?很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其他人根本无从插手。比如医生做手术,又比如工程师在绘图……再比如买衣服看牌子,吃东西看牌子,我想这都是专业。我终于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己。
第二个故事也是个真实的故事,班级有个孩子叫小宇,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比较特别。他走路像女孩,声音像女生,连字体都工整的像女生。渐渐的他的学习跟不上了,多次沟通和他妈妈沟通也不重视。这一学期我将他爸妈都约到一起,原来父亲长期不关注他,一回到家就是责备,妈妈也很少带他出去玩耍。有一天,我和小宇聊天,先是了解和他爸爸的情况,我说你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说话,我就给了他几个形容词:高大、强壮有力、温和、严格、优秀等等,可他告诉我“爸爸是个严格的人。”我想可能所有的父亲都是严肃的吧。聊到他妈妈时,他也说:妈妈是个严格的人。我想可能现在的妈妈都是严格的人吧。聊了很多,最后我问他,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没怎么思考,说:我是个没用的人!我再也不敢想了,我愣住了,抱了抱他说:你一定是个有用的人!在楼道里站了许久,看着下面玩耍的孩子,我在想:除了知识,我到底还要教给孩子什么?书中90页张文质老师说:“教育的根在哪里,根在家庭。我们必须去重视一个人成长的秘密。如果你知晓了这些生命的秘密,你的厌烦、冷漠、甚至敌意就会转化为满腔的同情。”他还提到:“在具体的学生身上你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这很重要。有时候,老师做的工作并不能马上在结果上体现出来,但我们有时常常只注重结果。”这让我想到两个关键词:个体,家庭。我渐渐明白我要退回到家庭。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家庭建设,要把自己的孩子作为一生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其次要从班级整体控制转向个体评价,我们需要和学生的家庭合作,不管你未来是谁,未来成为谁,我都尽现在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就像契诃夫说的那样:我们要一点一滴挤掉我们身上的怨恨、戾气、多一些温和与从容。其实我们帮助了学生,也在成全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教育的立场,坚定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现在我还是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可是我渐渐的明白,读一本书就要不断的去学习它的理论,并将理论用于实践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才能让书中的理论有效的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我想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独自阅读的时光。老师们,读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只要身边有书,随手就可以拿起读。
谢谢大家的聆听,耽误大家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