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翻了翻账单,发现有个99死活不知道花哪儿了。
什么东西正好99?
儿子的尿不湿?不对。奶粉?也不可能这么便宜……
我想起来了,是我买了知识星球的一个网课。
知识星球?我好像还买过别的什么课吧。翻了翻记录,确实还有个写作课。
写作课?在唯库是不是也有买一个?饭团?记得,也有吧……
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
我竟然陆陆续续,翻出了十来个写作课!
我不想承认,但我买的真的只是焦虑。
“哇,你买了这么多?写文章肯定很牛了吧”。
但事实是,我认真听完的,压根儿就没超过三个!!!
很多我就随便点了一下,进度条还歇在中间的某个位置。
我很想抽自己,不学你为什么买?买了为什么又不看呢?
没办法,卖课文案写的出神入化,每个看起来都是我需要的,还没看到一半我就控制不住的想花钱。
然而,买了以后,又发现离预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有的把泛滥的信息聚集在一起,号称是干货。有的直接“借鉴”别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方法。也不是没有遇到好的课程,但我发现,作为小白,听个三五节课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动笔,怎么练习,怎么突破。也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逐步的提高自己?
即便如此,我还是不甘心的想抓住每根稻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让我进步的课程。
就这样,我在焦虑、迷茫、纠结中折腾了一年。一年后,我坚持的东西,怎么样了呢?
前几天,无意中翻出了,以前发在简书上的流水账:
“我所在的公司是做app的,我主要接触的是用户运营,这一块正好也很符合我之前一直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我所知道的用户运营大多数会带有一种明知自己产品的缺陷,却要让用户使用的亏欠感。但是这个过程真的让人很嗨皮,和用户像朋友一样的交流,他们不断的帮你指出产品的不足,给到你很多改善的意见。”
我朋友当时毫不客气的评价,没有一点逻辑可言,我差点当场翻脸。
现在,连我自己也忍不住吐槽,没有主题没有细节没有逻辑,这写的什么鬼啊?
突然有点想笑,我有什么资格批评以前写的烂?难道我现在写的很好了吗?
以下是我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描写第一份工作的场景:
“每天,我提早一小时到,听成交录音,抄优秀话术。
晚上,熬到客户快要睡觉,再挂电话。一路狂奔,赶最后一班地铁。
空荡荡的车厢内,我弯着腰喘着大气,脑子里全是话术和客户的“我不需要”。
回到宿舍,拽着快要睡着的室友当客户,模拟演练好几遍,才敢安心洗澡。
周末,不舍得多睡一会儿,哑着嗓子,跑去公司打电话,只为多出一单。”
多了细节有了画面感,是不是比以前直来直去的流水账,好了很多?
我先生当时看完了这段,忍不住感叹,你以前这么拼啊。被我妈看到,刚去上海那么辛苦,可能会当场飙泪吧。
但最想飙泪的,应该是我。我竟然在折腾一年后,真的进步了。
有时候,做对一件事,比做十件要有用的多。
不是说,买那么多课,没什么用吗?
这中间,我究竟做了什么?坚持写?看书?
除了这些,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老师,认真跟了她三期进阶课。
记得第一期,被21天的打卡虐成狗,但写出来的不再是流水账。
第二期,把一篇稿子改了10遍,掉了一地头发,但我get了写文的正确姿势。
第三期,用五个月的时间,磨基本功,练到吐,但我的文章细节开始变样了。
我发现,这三个过程,完全是为我这样的野生小白,量身打造的进阶路线。
从不知道如何下笔,到可以大胆的表达。
从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到有构思有重点。
从直白的叙述,到生动丰富的细节。
我跟着这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点点进步了。
假如,我没有参加这几个进阶课,可能现在还在为断断续的日更自责。又或者写去写来不得章法,没有进步,早就放弃了。
但比起写作的进步,更让我意外的是,跟着一个老师久了,连思考做事的方式也带着她的影子。
约朋友吃个饭,会注意发的消息,有没有对象感。
遇到生活中的难题,会像写文一样开启追问模式,找到解决办法。
这些,早已超出了写作带给我的预期。
我是怎么挑选老师的?
现在开课的人这么多,每个看起来都很不错。
你是怎么认定这个写作老师,愿意跟她学完三期甚至可能更多的课程呢?
下面我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1、了解一个老师的作品和背景。
学一样东西,当然是要跟着专业扎实、作品厉害的人,踏踏实实的精进。
我关注这个写作老师,是看了一个大号对她内容的转载,然后顺藤摸瓜的找到了她的公众号。
随便翻了翻过往的文章,我就立马被圈粉了。
她从不讨巧的追热点,也不会为了写而写的日更。动不动就写几千字的干货,但我都是逐字逐句的读完。
与半路出家的知识网红不同,她中文系毕业,做了很多年编辑,是文字功底很扎实的一个人。
我完全没理由不服气。
在知识经济时代,稍微有点经验,开个课程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只要认真去看看对方的公众号,或者发在其它平台的作品,就可以看出ta的水平怎么样。
如果作品说服不了你,ta的课更不可能说服你。
2、了解一个老师做事的态度。
买了这么多课,我发现,买的不仅是一个课,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的信任。
ta的作品能不能说服你,ta的价值观是不是与你吻合?
我曾经冲动的买过一个老师的课,但后来取关了ta的公众号,课也再没听过。
我发现,ta辞职之后,迫切的想在知识创业领域分一杯羹,焦虑的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
写作课对ta来讲,只不过是众多来钱快的手段之一。
我没法接受,一个不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也没法跟着一个自己都很浮躁的人,去打磨我的写作基本功。
我的老师,曾在公众号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不管学员们多么着急,或者短期不出效果,都请你自己不要着急,沉住气继续带大家扎实训练每一天。”
看到这句话时,我特别想流泪。
很多人只要轻轻松松去卖录好的课就可以了,但她却愿意花五个月的时间,带大家一步步,扎实的去精进每个写作的技能。
这5个月,考验学员,更考验她自己。
没几个人愿意做,吃力但并不怎么讨巧的事情,可她成了这个极少数,按自己方式去坚持。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激励身处焦虑又迷茫的我了。
3、试听一节课。
我们可以通过公众号,去了解一个老师的作品和做事的态度。但ta的课程是怎么样的,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试听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去了解ta的课程信息。
ta的课程理念是什么?风格是什么?
写作老师在她的公开课里,提出了写作的本质是思考,倡导用产品思维写出更有逻辑的文章。
所以我知道,她的课不会去讲千篇一律的写作技巧,而是会围绕怎么清晰的思考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我自然不会再追着问,你课程的优势是什么。又或者学到一半,去质问她怎么不提供变现的资源呢。
4、参考学员的评价。
除了你之外,还有多少人,参加过这个老师的课程?认可这个老师?
他们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
和在某宝购物一样,单纯的叫好,是不具说服力的。
“只有10个粉丝的公众号写出了400多阅读的文章”
“被挑剔的老板说,以后写的东西,自己定就行”
……
这种明确的进步,才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这些在公众号里并不难找到,课程的推文,学员的投稿里都会有。如果你仔细留意,在文章底下的一波留言中,也能找到其他人的成果汇报。
其实,挑老师选课程,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
你只有用心的研究过ta的作品、做事态度、课程理念和学员评价,发自肺腑的认可ta以后,才会心甘情愿的追随ta的脚步,努力精进,步履不停。
而进步的种子,也在做这些功课的时候,就悄悄的埋下了。
不过,短期的课程,学到更多的是表面知识点。长期的跟随,才会让你有节奏的精进。
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进步,我建议你,不妨去系统的跟进一个老师所有的课程。
因为,你能收获的,远不止知识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