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有一个血腥的故事。
周惠王二十一年,晋献公的夫人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而诬谄太子申生有弑君杀父之意,申生被逼无奈只能自缢身亡。太子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听从老师狐偃的建议——表面上请命出守蒲城,实为流亡出逃。而这一走,就是十九年。流亡期间,坎坷重重,先前追随公子重耳的门客也都树倒猢狲散,只有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人还忠心耿耿服侍左右,其中为首的五人在《史记·晋世家》中称「五贤士」。这其中有一个人名叫介子推,大家尊称他为介子,因为他行事颇有风骨。
公子重耳流亡时有多苦呢?他堂堂晋国公侯出身,竟然经常饿到要去向山野匹夫讨饭吃。有一回,重耳又去讨饭吃,结果没有遇到好心人施舍。饥肠辘辘的重耳躺在寒冷的山洞里,眼看着就要晕死过去。这时介子站了起来,抽出白刃小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剜了一块肉,就着野菜炖了汤喂重耳吃。
重耳吃了肉汤醒来,得知是介子「割股奉君」只得抱着他嚎啕大哭,并起誓有朝一日重返朝堂,定要重谢今日追随自己的门客们。
十九年后,重耳果然重新夺回了君主之位,成为了晋文公。他后来和另外四位英杰齐名,史称春秋五霸。
成为了晋文公的重耳决定兑现当年誓言,准备封赏当年追随自己的门客贤臣,谁知遇上了周室内乱。周襄王十六年,周襄王废除了狄人王后,狄人不满来攻打周。狄后与王子带为狄人作内应,引狄人入周,史称王子带之乱,周襄王狼狈逃入郑国。于是晋文公出兵勤王,斩杀了王子带。这一来一去,使得重耳「未尽行赏」,是的,他把介子给忘记了。等他突然想起是哪个介子的大恩时,介子早已带着老母一起躲进绵山隐居了起来。
介子还留下谏言,认为忠臣行事,发乎自然,跟赏金爵位没有关系。反倒是那些追索报酬的人,说话何其难听,若要自己于这种人共事,还不如隐居。
重耳得知介子的话后,后悔莫及。他决定亲自到绵山请介子复出。可是绵山横亘数十里,始终遍寻不得。
这时重耳又头昏了,他听了别人的建议,下令三面放火烧山,要把介子推逼出绵山。这火烧了三天三夜,而介子推始终不下山。等到重耳在烈火过后的灰烬里再次寻找时,才发现介子推已经被烧死了。
介子推和老母死死抱着一株柳树,至死不愿下山。
晋文公重耳又是嚎啕大哭,还砍了那株柳树做了一双木屐,逢人便说:「悲哉足下」。这个「足下」,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的尊称。晋文公重耳还下令,每年放火烧山之日,百姓不得再生火做饭,只食寒食,以吊介子。
这就是后世的「寒食节」。
周襄王十七年,晋文公称霸元年。晋文公重耳在这一年改绵山为介山,并在介子推忌日率群臣着素衣徒步上介山祭拜。及至介子墓前,见柳树发枝,大为感怀。
这一仪式也被继承下来,只是不再是纪念介子推,而是缅慰先祖,世人称「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