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忙,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俄语学习,年底各个科目的考试,年级论文,猫群写作营以及与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运营等等,甚至连修水管都要我自己撸起袖子亲自上阵。
忙碌的背后,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最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自律的力量。那么在这次写作群的第一篇文章里,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谈谈自律。
认识一个朋友叫橙子,她每天的午餐就是水煮秋葵、希腊酸奶、一小块松饼再加半个苹果。你没看错,就是半个苹果,这还是在一上午高强度工作之后所食用的午餐。看到她的午餐,我相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头牛。
到了每天夜晚,应该静坐养身的时候,我们还在大肆摄入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并且完全没有要克制的意思。随着岁月累积,身体的负荷越来越大,最后崩塌。
我问过她:“你饿不饿?”
她说:“我所摄取的热量与营养已经达到标准了,而且我也没累到在工作台上,对吧?”
她已经是通过理智分析,把自律做到了极致,将这种习惯融入了自己的血肉,一到饭点,身体自行操作,将每顿饭都安排到完美。能做到这个地步,任何人都会变得无比活跃与积极,自然就不会落后太多。
曾经有个著名的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她召集了数百名4岁的小孩,让他们呆在一个房间里,房间的桌上,放着一块棉花糖或者饼干。她告诉小朋友:她会离开房间一会儿,桌上的零食可以吃掉。如果能等到她回来的话,就会获得双倍的糖果和饼干。教授离开后,有些小孩一分钟也等不及,就吃掉了零食。有些则可以等上20分钟,获得双倍奖励。
实验的有趣之处,在孩子们长大后的表现。
1981年,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653名孩子,都已经进入高中,Mischel给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普遍更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交不到朋友。而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实验还在进行。在孩子们进入而立之年后,两拔孩子也出现了明显不一样的表现。
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沾染毒品。而擅长等待的,则普遍获得更大成就,身体苗条,家庭和睦。
我也是经过无数次的改变与尝试,才明白自律的意义。
如果非要给自律下一个本质的定义的话,其实它是指一个人对自身与现实的卓越的认知能力。重点在于《卓越》。
现实中的确不乏因为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应该忍耐,应该奋斗而早起学习,推迟满足感的人。但是这种人的自制力只是建立在一种虚无的意义感之上,而在现实中没有明确的实际的落脚点。所以他们的这种自制力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而已。
人类的一切行为在最本质上的动力来自于趋利避害,一个人是否拥有自制力,也是在于他对于趋利避害后的衡量。如果他相信自律的【利大于害】,那么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强制,不需要他如何努力,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去选择自律。
而重点就在于两点,第一,他选择自律后的结果的确是利大于害。第二,他认同并且相信选择自律后的结果的确是利大于害。
是啊,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们很容易听到努力有个屁用,美化堕落,相信不劳而获等片面想法。
很多人都说,努力了也不能成功。
很多人都说,成功不全都是努力,也需要很多运气。
很多人都说,干嘛那么逼自己呢,人生就这样一次,我们应该适当放纵。
但无论是从学业、生活、还是职场,自律都是最最最重要的因素。
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专家调查了200个大学生,调查他们各种性格与习惯对于自身成绩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开心,快乐,积极,勇敢,乐观,消极,自卑,自信,内向,活泼等一系列30多项内容。但是没有一项是与成绩有决定性因素的。
唯有自律,是与成绩好坏直接挂钩的,这项标准甚至比IQ还要重要。
因此,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一开头,就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你如何定义成功:家庭美满,拥有知己,腰缠万贯,经济有保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灵健康,内心富足等等,往往都要具备几个品质。
心理学家在寻找这种品质时,一致发现:自律,才是它的重中之重。
曾有人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通过喜怒哀乐来判断自己的行动路线,那我们只不过是被自己的情绪奴役了,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而我们,应当做情绪的主人,将自律延伸到自己的血与肉。
要记得,那通往自由天堂之路,唯有一种方式可走:以身体为盾,以努力为剑,以自律为法,全力相迎,去往自己要去的远方。
而在今后的时间里,每天认真写作,认真读书,认真成长的我们不就是自律的最好体现吗?这种没有任何理由的坚持,对自己负起最大的责任,都是克服恐惧,克服懒惰,克服自己的最好判断。不依靠别人,不再相信什么道理,不再欺骗自己,我们都在静下来心认清现实,权衡利害。
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他权衡利害之后的最好的选择。
那么,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