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林奕含事件。
才女林奕含把她在十三岁受到补习班老师性侵的往事,用清秀的文字把痛苦涂上了一层甜美的颜色,再用一次次的否认声明掩盖事实的血腥。到最后,她细瘦的躯体被一根绳子结束了十多年的痛苦,再也没有抑郁和噩梦。
一桩十三年前的往事怎么会反反复复让她噩梦惊醒,让她痛苦不堪呢?真的是因为往事不堪到生命无法承受,还是因为她的家人没有及早干预和帮助,还是有更深的隐情呢?
我认为,她的自杀,也许是因为她的成长过于顺利而导致的心灵脆弱。
我们来看看林奕含的简历。她成长在一个中产医学家庭,聪明伶俐,曾是台南女子中学唯一一个在大学学科能力测验中获得满级分的学生,曾获台湾数学科展第一名,后考上台北医学院后因抑郁症休学。
她在事发之前应是非常自信的孩子,容貌也好,功课也好,家庭也好,朋友也好,体育也好,这个世界是那么完美,她成长的过程就像一株昂贵的植物,在呵护下慢慢发芽。甚至对于诱奸她的老师,她也用爱的名义说服自己,虽然感到难受,但若是自己爱对方对方爱自己的方式也能接受吧。也许是一件小事,也许是某个细节,让她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衣冠禽兽用谎言和暴力行为一直对自己施加着屈辱的刑法,这种屈辱沁入骨髓,随着血液的流淌充斥在每个细胞中。她越来越难以控制这种巨大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最后选择自杀。
每个人都有自己承受的极限,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难以忍受脑海中模拟的血腥残暴的屠杀,选择用手枪自杀于汽车内。林奕含只是更脆弱而已。
斯人已逝,追究她父母之过失也枉然。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却有很大的提供空间,除了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性教育启蒙的要求,心理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应该纳入教育的范畴。从孩童时期就磨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接受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缺点,培养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林奕含的悲剧也许会减少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