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在热切的期盼当中,我们的读书会终于盛大启幕了。很感恩慧姐,因为有你,我们才有了这一切。虽然一直都是您在忙碌付出,但内心里还是感觉这件事情的成形,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老早就在期盼它的诞生。当确定周五晚上要第一次活动的时候,我能从姐妹们身上感受到那丝丝的雀跃与小兴奋。还有这期待的背后,大家对学习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
下了班,匆匆赶往现场,迎接自己的竟是热腾腾的饺子,满满的感动。感谢慧姐妈妈,90岁高龄的老太太,亲手包的饺子,感谢这背后满满爱的支持。还有红霞妈妈,也是毅然答应帮忙照顾几个月的二宝,下厨包的饺子支持女儿的活动…… 感谢这些爱的流动,充盈着这个小小的读书场域。爱你们,妈妈!
都说: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愿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路同行,学习生活的智慧,学习爱的智慧,书香为伴,遇见一个个更好的自己。
吃吃喝喝,说说笑笑间,读书会开始了。
1.首先是雨萱抽到的卡片,关于目标与勤奋,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或大或小,但目标的实现,总离不开勤奋坚持。像爱因斯坦、爱迪生,固然他们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但勤奋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支持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力量。作为平凡的我们来说,更要克服生活中的懒惰,才能更上一层楼。有次数学考试,在她的坚持努力下,考了满分,自己高兴之余,她更希望爸爸妈妈看到她的努力与勤奋,而不是忽略。她还分享了她对漫画的热爱,她说只要让她跟漫画呆在一起,一天24小时都不够,看漫画,构思漫画,画漫画……
分享漫画时,她飞扬的神采,让我觉得:生命中若有如此一件让你着迷的事情,岂不是莫大的幸福?!有这样的热情,勤奋和坚持,都会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这热情的背后,不仅仅包含着孩子对审美的理解,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真诚与不辜负,才能彰显出生命力量这般蓬勃。
在这个十多岁的姑娘的身上,我看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很多时候,我们很少有机会能让我们的孩子有如此机会,说说她的心里话,看看她是如何看待生活和生命的,看看她的需求,听听她的心声。感谢雨萱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生命,都本能地追求成为他自己,选我所选,爱我所爱,自主创造我的喜怒哀乐,并为我的一切负责。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这是生命成长最朴素的真理,就像太阳东升西落,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真正的爱,是滋养、是唤醒、是尊重、是陪伴、是等待。给他支持的力量,让他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去发展自己。
我们的学习,不应仅仅学习教导孩子的“术”,更应该学习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生命大平衡的“道”,有了“道”的精神指引,我想,“术”的法门必然千千万万、源源而生。
2.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这是NLP重要的前提假设之一。
生活总是在不停给我们提示,如果我们看不到、听不懂。就只能在某个循环上,不停遇到同样的问题。影响我们生活的,往往不是我们知道的东西,而恰恰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我们一贯的信念,一贯的模式…… 当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的时候,不妨停下来。觉察一下,这背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是要告诉我点什么。为什么孩子总愿黏着妈妈?我们是口头上告诉她“你要坚强,你要独立”?还是要,看看孩子这个行为的背后是在表达什么?是不是在表达她的安全感还不足够,她得到的爱和陪伴还不够?
留心的话,你会发现某一类人或某一类行为,总能触发我们的情绪按钮?是他们的问题,还是我内心的某一个点,一直在敏感地隐藏着?这个时候,不妨允许这个情绪的升起,它只不过是个信使,两国之争,尚不斩来使。同时跳脱出来,看着它,慢慢觉察,顺着这个果,慢慢揪,慢慢揪,也许就能找到它的根,也许是一个已经根深蒂固的信念,或者一个信念模式。
如果不去觉察,那么这个情绪就会黏住你,把你拉入它的重新认同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认同外在的原因导致了我的情绪。再遇到同样的场景,你还会重复同样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去找A的茬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整日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我们却忘记了,B才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A的根源不是A,而是B。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事件,人与人的反应总是千差万别。面对别人的误解,有的人可以一笑置之,有的人却非要辩驳个一清二楚。面对别人指出错误,有的人欣然感谢,有的人却像心上被扎了根刺。周五放学了,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先写完作业,有的却说:快歇歇吧,作业明天后天再写也不迟。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乖顺听话,按部就班;有的家长却鼓励孩子可以去犯点小错,出点小格,让他成长的路上有点弹性,多点空间…… 面对这些同样的事件,每个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反应,都是因为每个人心中B的信念不一样。
情绪分衍生感受和原始感受两类,像生气、愤怒、着急、担心、焦虑,这些都属于衍生感受,而它的原始感受往往是恐惧,根源在“内心没被满足的需求”。
张同学被朋友推卸责任,被动承担责任,非常生气,静下来想了想,我为何会如此气愤,原因一是不能接受朋友的背叛,二是自己对承担不了后果的恐惧。在想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朋友极力推掉责任的面孔,他突然也看见了朋友深深的恐惧,他知道朋友本来就是胆小怕事的人,更何况还有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在身,更无力承担。觉察到这些,心中突然释然,理解了朋友的无力,其实我们并无二致,都是因为对后果的恐惧。但静下心来,已经发生的事情,恐惧已没有用,当务之急是赶紧想办法补救。此时,他也看到了自己比朋友更强大的内心,自己的敢于担当与大度。于是,与朋友坦诚相见,一同寻找补救措施。终于,在事情挽回的同时,他感觉自己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而且收获了朋友最真诚的佩服。
所以当情绪产生时,停下来,去探索,你会越来越触摸到自己的核心信念,那个由过去的经验累积而成的信念系统,即越来越看清楚潜意识里面,都有啥在操控着我的情绪,我的生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逃避的任何事情,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直到你愿意面对、审视它,探索它背后的本质。
所以,故事发生时,也可以继续选择成为你想法与信念的受害者,或者选择做一个探索者,深入感受它们,直到它们从你心中脱落。而脱落的过程,也许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毕竟有的信念在我们心中已根深蒂固,它也不会轻易放手。这需要重复多次的练习,也许它还会时不时跑出来,将你拽回以前的漩涡。所以,请时刻保持一颗觉察之心,成为你念头的主人,看透它的循环特性,看穿它的真是本性,别让它牵着你的鼻子踉踉跄跄、东奔西撞。
亲爱的,觉察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感恩姐妹们智慧的火花,一次次点燃心底的豁然开朗,有你们真好@慧姐@渠会@凤娟@红霞@于玲@单瑛嫂子@李丽@晓静@章香,还有雨萱和丁昌硕小朋友,我爱你们!!聊的还有很多,未完待续……
奇迹课程说,时间就是个幻象,“我们都是在做一件已经完成的事情”,这一刻我们围坐一起,于谈笑间学习爱、分享爱,不都是因为当初的那一念的场景吗?就像现在,我想象中未来的日子,这里会更丰盛喜悦,充满爱的流动,会是寒冬中最亮的一抹风采。
这个画面,一定会呈现,亲爱的们,等待我们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