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终于喜提秋雨,今天寒露了,应该可以叫秋雨了,虽然温度还在30°徘徊。
这两年很少下缠绵细雨,那种可以滋润大地到通透的雨。今早醒来开始,终于听到雨滴答滴答的声音。但那一刻没有激动,毕竟很可能马上又停雨了。
可喜是这雨一直细细地闲闲地下,一直到刚刚,雨势还有越来越大的感觉。
我很喜欢下雨天的。
傍晚的时候,撑着伞一路走过来,路边的店面,住家,以及车灯都亮起来了,雨丝在这光亮中呈现一种光芒,对于我来说,看到这光,心里会慢慢地升起一种温暖。
大家都在往家里赶,可能餐桌上是已经准备好的饭菜,也可能是一个热水澡,还可能是一个人独守夜雨看书的娴静。这一切都让人心安,对即将要到的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特别向往,脚步也忍不住轻快。
我一直记得一个画面。
大概是三四年级的一个下雨天,也是黄昏。因为下雨,爸爸没有出去收账。爸爸以前做生意时候,是凌晨四五点去人家池塘打鱼,然后在市场卖,卖有店家提前预定的,也有零售的。
一般忙完上午都结束了,早餐他在外面饭店吃,快到中午到家睡觉,吃午饭,午睡。到了下午就要去收账和去鱼塘住家那里谈几时打鱼的事。
他是个很疼爱小孩的人,但是生活也让他忙忙碌碌,我们经常看不到他。
妈妈最开始在家是全职主妇,煮饭带我们,之外她就去自留地里种菜,经年也是忙碌的。
而那个雨天,爸妈都很早回家了。妈妈去菜地里摘回来一把番薯叶,爸爸在家门口买了几块钱豆腐。
雨气带来凉丝丝的空气里,那天晚上很早吃饭,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煮豆腐,对,那天去煮豆腐。就是直接把鲜嫩的豆腐放到清水里煮一遍,加点糖,或者酱着辣椒吃,我们老家人在酿豆腐红烧豆腐等之外,就喜欢用这种方式换着口味吃豆腐。
那天家里还有什么菜我不记得了,煮豆腐好不好吃,加糖还是盐我也没有印象了。但是雨天里,和父母,姐弟早早地围着热气腾腾的餐桌吃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应该是个类似现在的季节,但是可能比现在凉。所以那天吃饭家里开着灯,锅里的热气久久不散,一家人围着难得吃了个早的晚饭,是我经久不忘的团圆的画面。
再后来的日子里,父母的日子更忙了,家里负担越来越重,他们需要更多地付出劳力才能勉强应付生活。
虽说家里一直到我读大学前,都几乎没有分开过,在餐桌上吃过无数次饭,开心有趣的氛围有过,父母吵架全家人战战兢兢时刻也有,姐弟几个边吃边唱是常事,因为谁盛饭端菜吵到妈妈找棍子大人也有……总之无数氛围的家宴都有过。
但是我最记得那一餐。
黄昏天微微雨,不起眼的灯散发着微弱却昏黄的灯光,冷冷空气里有一锅白雾缭绕的水煮豆腐,氤氲着热闹开心的家人。
我后来在无数个下雨天想过为什么会特别想念那个画面。直到我自己成年,开始接过家里的经济交棒时,我从而更清楚了解到当年家庭境况和父母的压力,也就更理解了当时的父母。
而这理解让我突然看清了当年热气腾腾背后的父母脸上的表情:那是一种难得的轻松的表情。短暂的,是因为下雨天带来的舒适和不适合劳作,让他们短暂的放开了生活的重担,略微在生活烟火中给自己偷偷喘口气。
想想啊,每日忙碌生计,来往人事,诸多应酬,人心频频疲累。而一个下雨天里,一家人团团而坐,外面冷风凉雨,室内热热闹闹,怎么地内心也会生出一些希望,一些鼓励,一些觉得自己付出值得。
我想当年的父母之所以支撑下来,就是很多这种"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时候给了他们力量吧。
而同样的,现在的我,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内卷乱象的世界里,心境大体和当年父辈差不多。
而偶尔一场秋雨,在秋雨中从外往自己的家行走,心里也是有期待的。秋雨中,一碗热汤,一本喜欢的书,任外头风雨飘摇,我内心反而愈加宁静。
这种宁静里,也有一种希望,一些人间值得的力量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