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和电子书、互联网阅读相比,纸质书籍有什么无法替代的优势?
为什么说人类的进步经常需要一种必要的自虐?
为什么说科技的进步是在不断地置换人力,而互联网阅读是在替换人类的脑力?
为什么我们应该和互联网保持一个所谓的安全距离?
为什么说技艺的缺失是人类现代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必要的自虐:人类用很高的代价让自己不走路,然后用更高的代价让自己走路。
为了基本能力的保持。
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反而专注!
安全距离:要获得竞争力,谋求某种稀缺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重要。
做事更有框架感,条理性
不自由的专注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专注力成了稀缺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任意搜索、点击想要的内容,是种自由。
与此相对,无法任意搜索点击阅读纸质书籍时,便是不自由。也许会得出结论:纸质书籍将会被淘汰。
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现在只需要网上搜索一下,看一下电子版的就满足了吗?“和电子书、互联网阅读相比,纸质书籍有什么无法替代的优势? ”
进入纸质版阅读的状态,仿佛就进入了互联网不自由的状态,这样的不自由,反而能让人只是专注于手中的阅读。就是手捧一本书,就是专心读完一本书而已。其他事情都做不了,只是专心于这本书上。当接受了这个不自由的状态,为了要尽快离开这个不自由的状态,反而会激发内在的动力去完成。从结果上来看,不自由的状态会让人专注完成一个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种积极的应对。因为没有了干扰,不会有微信提示音、qq闪动等各种小窗的弹出,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完成一件事上。 不自由,却很专注,于是效率很高。
建群写读书笔记,也像一种“不自由”。有字数规定,有提交的频次,有赏罚的制度,这样一种“不自由”的结果是:每周都能有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一个月就能有三到四篇,几个月下来,竟然也积累了不少。如果没有这样一种“不自由”,自己想要写读书笔记的话,估计是需要足够强大的自律性,而且自己会对自己放松,工作时间一多,就会不自觉拖延。对自己没有了约束,看起来像是自由了,因为选择多了,选择一多,于是时间就开始在选择上,真正专注的时间就会减少。
这也像很多琴童练琴,要是有一件事长大之后能拿得出手的,多半是从小开始练习的,而小孩子是最不受约束的,能把琴练出来,一定是家长给予了“不自由”。而当学有所成的时候,这样的不自由带来的是专业和熟练,这时,若是有所成就,一定会感谢当时父母对自己的不自由,因为正是那样专注练习的日子,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不自由,带来的结果却是专注。于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和互联网保持一个所谓的安全距离? ”便也有了答案。
互联网触手可及,稀缺性在降低,于是竞争力也就相应降低。在可以自由使用的时代,给自己一点“不自由”,不要自由使用,让自己充分进入到良好的阅读状态,专注完成阅读。当我们给自己这样一个设定之后,等于把专注的权利交给了自己,于是一个仪式感形成了,在看书的时候,不上网,只是在看书;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不连网,只是专心写。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只是专心把这件事做到最好,甚至是极致,如此,专注做成一件事带来的收获将是无穷的。
于是,互联网时代,给自己不自由,带给自己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