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西游记》的故事,看你有没有伤,会不会痛。
在西游记里,当唐僧到达西天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其实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没有悟空、没有八戒、没有沙僧,所有的人,都是他幻想出来陪伴自己的,某一部分的自己。
孙悟空,就是那个无所畏惧,永不服输,可以上天下海去解决问题的自己;而八戒,其实是那个自己在努力压制的真实人性,会害怕,想吃点好吃的,想放松一点的那一部分。沙僧呢,其实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角色,你内心的自我是孙悟空,其实很可能别人眼里的你,是沙和尚——你想想,其实别人眼里,你不厉害啊,没有什么特别的神通啊。你一天一天能做到的,就是蒙着头,扛着你的重担,一步一步,撑着、挨着,向前走。对,就是那个笨家伙。
自己的能力等级其实是沙和尚,内心偏想证明自己是孙悟空,所以完全不管客观条件,老想干孙悟空的事。
什么叫入妄?这就是入妄,拒绝承认客观现实,失了平常心。
要想不入妄,怎么办呢?做一件让你觉得羞愧的事,坚持5年,你就能成功。自命不凡的的人,辛苦和挫折都没问题,最难受的是羞愧。你要想能力升级,就去面对自己最怕的事。(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西游记》,明明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可以到西天,为什么要唐僧,要以自己的肉身,一步一步、九九八十一难的走过去?
因为,经书的经,就是经过的经。这些事,这些九九八十一难你没有经历过,给你经书,给你思考框架,你也无感。(最重要的还是人生的经历!是实践与智力的结合。)
我的伤口,就是我领到的真经。
诚实的面对我害怕的事情。我诚实的接受,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所有的同伴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不需要包装自己是什么牛人来给自己壮胆,不需要。
只是恰好你有个需求,而你在这方面的积累,不如我多,所以我用自己积累的那点能力,认真地帮你。我没什么要证明的,如果能真的帮到你,我就很开心。就是这样。
我今天如果帮到你,明天有更多的人来找我帮忙,于是,我的专业度进一步积累,我就可以再帮助更多人,这就是我的增长飞轮。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去循环,去生长。
人生根本就不是一道证明题。
少年的我们,最共情的事孙悟空。那个一身本领,心比天高,却无处安放的家伙。今天的我,我会认同唐僧,一个凡人,不要说孙悟空,沙和尚他都打不过,但是他有一个使命,有一念执着。
他说:“我是取经人。我要去西天取经。”这一路,他哭过、绝望过、软弱地向人哀求过,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们放弃吧,这是我不干了”。
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让你真实感知世界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与真实世界碰撞产生的伤口,这些是你的真经。
让你强大到可以召唤神佛,让自己可以脱胎换骨的,不是某项技能,而是你的使命。
“使命”这两个字,就是你怎么使你这条命啊。
在《增长思维30讲》里,我反复说一句话:战争以乙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放弃只是一念间,放弃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什么样的人能一直保持战斗意志?
过去25年,念念都有新机会,年年都有再竞争中冒出头的行业新贵。
很多人成功的第一年,我去问他为什么成功,这个人告诉我一大堆逻辑。好像孙悟空习得武艺,首战告捷那样劲头十足。
但如果他是干到第10年、第15年、第20年。我再去问,你为什么成功?他往往讲不出什么具体的商业逻辑,他只能告诉我,这些年,他是怎么活过来的。
如果你是憋着劲打一仗,你就会希望这场战争早点结束,好回归生活。
但如果,这就是你的生活的本身,你就愿意这样日服一日地过,你就永远不会失去战斗的一直。某些人擅长持久战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我们都是身上有伤的人。
所以,你一定能懂。短期努力一把劲也许大家都可以,但分别在,是什么样的生活,你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过。
雷军30年如一日当中关村劳模,这就是他的活法。罗振宇每天必须读一本书,这就是他的活法。李希贵校长某次生日泄漏了,收到400多条来自学生的问候短信,李校长每条都认真回,一直回到凌晨一点,这是他的活法。
我看到,一个人的信仰,不是他说出来的,而是他活出来的。
一个人成为的样子,不是他憋一口气冲出来的,而是他用自己的一辈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活出来的。
气氛都烘到这了,我想谈谈我的使命。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建好中国创新的故事。
我对中国故事知道得不多。但我希望能把属于我们创新者共同体里,发生和在探索的一些故事,持续去发现,持续讲出来,就干这件事。
我经常反复说,合理的部分是理性,不合理的部分是人性。
过去的商业教程和商业报道,大多是把一件事理性的部分抽出来呈现给你。但如果你就按照这个去做,大概率会失败。
为什么?因为你只看到理性的部分,而当你回到真实世界里处理问题,要面对的全是人性,包括,你还要安放你自己的人性。
比如,北京三环边,有个赛迪大厦。大厦楼下,挨着个餐馆。我有一次去那办事,中午就在这个餐馆吃饭。结果,中午饭点儿,客人很少,老板闲在那里。我就问他:“老板,这是饭点儿啊,怎么吃饭的人不多啊?”
老板跟我总结。他说“我琢磨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是三环边,路过的车特别多,但一脚油就踩走了,不容易停下。第二,这附近只有这一个餐馆。餐馆得扎堆才好活,一堆餐馆一起,大家就容易往那片走,这家不成就去另外一家。”
一年多后,我又去那边办事,中午又去哪个餐馆吃饭。结果人爆满,得排队,再一看,老板换人了。
等吃完饭,我就去找这位新的老板聊天说:“哎老板,你家生意怎么这么好啊?”
老板说:“我琢磨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这是三环边,路过的车特别多;第二,这附近只有这一个餐馆。”
生活中,不经常是这样嘛?
同一个位置,同样的机会,甚至是相同的关键逻辑。决定成败的,不仅是你怎么抓住理性,还有你怎么安放人性。
同时探讨商业中的理性和人性,就是我做的事。这是我做《产品思维》《增长思维》以及未来的内容,会持续探索,也希望持续向你交付的东西。
我希望我做的内容,不但能够让你多指导几个商业名词、几个思考框架。还希望能给你一个人性化的视角,有温度,有血有肉地,来感知在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创新。
前方,还有千千万万的机会,千千万万的伤口等着你。
不过你放心,前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因为就是你我正在改变它。
未来,你会走过你的长路,得到你的机会,渠道你的真经。
那个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你的故事。
因为未来,我会继续讲中国创新的故事,而你,也许会成为我故事的主角。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