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 | 刘茜:与教育结缘,相守一生
2017-06-26 刘茜 中国德育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编辑小语
教育生活既有乐趣,也有烦恼。成天和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老师也会变得年轻;每天重复同样节奏的教学,又难免心生倦意。如何突破这种怪圈,让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充盈,是许多不甘平庸的老师希望突破的一道坎。本文主角是一位乡村中学老师,她的经历反映了这个时代许多乡村老师的典型状态:兢兢业业、爱岗敬业,明知一些教育问题却无能为力,遇到职业高原亦苦闷彷徨。偶然一次巧合,她找到摆脱这种状态的突破口,从此一发不可收。诚然,这位老师找到了一条教育叙事的道路。然而,每个人面临的境况都不相同,因而每个人选择的道路并不一样。愿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幸福之路。
个人风采
刘茜
讲台上的刘茜老师总是那么亲切
刘茜,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中心学校教师,中师毕业,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从教十二年来,一直扎根于乡村教育,“做孩子温暖的老师、家长信赖的朋友”是她内心不变的信念和追求。偶然接触到教育叙事后,她坚持写教育叙事和教育随笔作品,至今已累计写作近三十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摘周报》《德育报》等。
从教感言
我是农民的孩子,我深深理解“跳出农门”的不易;我是农村娃的老师,我深深懂得肩上的责任:一头挑着孩子的梦想,一头担着祖国的未来;我是一名普通的家长,所以我理解家长的心愿。我知道自己不够优秀,但却从未放弃成长;我知道自己力量很小,但却努力做到更好。我想对乡村的老师们说:别悲观,努力吧,美好的明天一定在希望的田野上。
董卿说: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黛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有了开始,便会有另一种生命的姿态。就像我与叙事者的遇见,在教育生命的高原区,有了这份际遇,从而让我有了更多无法割舍的悲悯与热爱。
一、遇见:激荡内心
2016年的4月4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正值清明节放假,看到朋友圈里有叙事者分享的文章,立即勾起了我想走进的愿望。我行吗?叙事者会接纳我吗?我不会用QQ、不会写博客、不会……细数起来,我似乎什么都不会。
尽管困难重重,依然不能阻挡我前行的路,叙事者——一个民间草根教师组成的团队,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最终,在儿子的协助下,我走进了叙事者,多年的辗转腾挪终于使自己困顿迷茫的心有了一块安顿之所。走进便陷入,我的生命开始润泽起来。
当我一口气读完王维审老师《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时,我深深震撼。或许是相似的经历、相似的迷茫、相似的痛感让我有了相似的感悟,而这感悟又恰巧被王老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字字句句似鼓点,敲击着我迷茫而又渴望找到出路的灵魂。那天,我竟激动地拿起笔,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教育叙事——《孩子,我该怎样拯救你》。
以前的我,虽然喜欢看书,但终究用忙当借囗,一年到头看不了一本,书架上陈列的也都是上学时代买来的“藏品”;至于写,就更不用说了,偶尔心血来潮,涂抹两笔,日记变成了周记、月记、年记。但走进叙事者,一群人抱团取暖,相互鼓励,你每天都会有积极向上的力量,读书、写作也自然而然地代替了以前的追剧、闲聊。尤其是周末、假期,忙完该忙的家务,一个人蜷缩在沙发上,静静地读书成了最大的享受。
于漪老师说:“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的内驱力。”我知道,要想走出困顿的现实,就必须让自己成长起来。在接触到教育叙事团队后,我开始渐渐地沉静下来,少了些许浮躁,多了些思考;少了些许茫然,多了些淡定;少了些许无奈,多了些坦然;少了些许孤寂,多了些温暖……
二、成长:惊喜不断
在叙事者团队的带领下,我开始进行专业阅读。读《苏东坡传》,我明白了“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读《静悄悄的革命》,我懂得了润泽的教室需要老师“用心灵塑造心灵,用幸福栽培幸福”;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渐渐明白了“如何让孩子内心的柔软着陆”;读《奇迹学校》,我重拾信心,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读《人间词话》,我相信“遥远的终点线上有个梦想在等候”;读《陶行知文集》,我立下了“我的暖,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誓言;读《教育的姿态》,我有了给于漪老师写信的冲动;读《论语别裁》,我写下了“阅读,在生命中突围”;读《不跪着教书》,我明白了别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通过这些阅读,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和生命历程,我渐渐走出了迷茫,开始感受教育叙事带给我的小小改变。在叙事者里,与一群热爱教育的人相互鼓励,抱团取暖,读教育叙事,品叙事教育,写叙事故事。一次次迷惑,一次次困顿,一次次豁然开朗……不管有多晚,只要心灵有触动,我一定会拿起笔写下一篇篇稚气未脱的博文。读,让我有了理性的分析,开始站在“人性”的高度思考教育;写,让我捋清了自己的思路,教学与管理也开始条理分明起来。闲暇之时,翻看一篇篇博文,就像欣赏自己的一个个孩子,每一篇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不管悲喜,都是一段真实的生命印迹。不断地梳理与反思,也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不再束手无策,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教育智慧的火花频闪……
尽管我的文字还显得粗糙、稚嫩,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写不仅仅是为了发表,不仅仅为了成为教育家、作家,单就愉悦身心来说,读写就有着无穷的乐趣。正如王维审老师在《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的序言中所说:“我读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寻找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捷径,二是让自己获得精神的丰盈与心灵的澄澈。”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叙事者的心声吧。因为在教育中,我们有太多的疑惑与不解,也有太多的委屈和泪水,这些都需要一个表达的出口,而且需要有人聆听,哪怕他或她是你根本不认识的人,所以我们还可以把教育叙事看作是一种最好的解压方式,一扇最好的表达窗口。
如果说阅读可以照亮生命,写作使心灵变得澄澈,那么反思无疑是对灵魂的一种追问。这种追问,“是一种自觉的寻找,向更深处漫溯的寻找。”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追问,“不断进行阐释性思考和批叛性反思,让教育教学时刻充满活力和激情。”
进入叙事者团队以来,我一直努力地学习,从磕磕巴巴地只能写三四百字的随笔到有时拿起笔来总有说不完的话;从一年不看一本书到一年能看十几本书;从只能看到两点一线的生活到不断拓宽视野……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总有叙事者同伴的鼓励相随。我忘不了第一次发博文的兴奋,忘不了叙事者公众号推送我文章时的欣喜,忘不了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的激动……
三、憧憬:向幸福出发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道路,我不敢奢望。但两者之间要跨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可以走一走,至少这段征程中会有一段别样的风景,是我们以前未曾体验过的。毕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有赠人玫瑰的能力,还要有感受手留余香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幸福的本源。
“文化是一名教师的厚度,思想是一名教师的高度。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次次的记录和反思,让我对春风化雨式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开始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人性化的实践。我开始尝试用故事来教育学生:一、听别人的故事。每天早晨,我都花上几分钟讲故事,内容涉及真情故事,重在培养孩子情商;快乐故事,让紧张的学习张弛有度;美德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励志故事,传播正能量;智慧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幽默故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二、说出你的故事。每周推荐五至八名学生在故事课上说自己的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用故事交流,让他们于故事中唤醒自己;三、写自己的故事。每周的练笔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困惑、经历、班级故事等,让学生从自己所写的故事中来反思生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四、写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把视角投向社会,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故事,让师生在心灵和谐共振中,体会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触动,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每当倦怠之时,耳边总会静静流淌着“叙事者之歌”:
笔尖下流淌故事,故事里有我有你;
我和你曾经一起,写春秋育桃李春风化雨;
笔尖上盛开着花,故事里最美的花;
如今开遍海角天涯,我和你一起用心呵护她……
叙事者之歌
职业倦怠,使教育生态不断恶化,教师身心俱疲,我们也常常用自己的自以为是去度量灵魂、牵拽生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教师倦怠,就不可能收获来自学生的感情回应,也收获不到教育的回馈。这种倦怠、焦虑、窘迫,我曾经常常遇到,但是通过不断的阅读、写作、反思,我已经能平静地看待问题、冷静地思考问题、积极地探寻问题背后的实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入了解正在成长的心灵,只有在自己全部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我想,在这一切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中,我们的生命也应在不断地成长吧!而这份成长终将能够让我们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
一路读,一路写,一路行;
于读行中发现教育的桃花源,在思写中领略生命的天堂寨;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与教育结缘,必定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