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领证了,拍了婚纱照,但是并没有办婚礼,连钻戒都没有买。她的那位说,钻戒这个东西又不能吃又不能穿,有什么用呢?小A却总是念叨着这事儿。
钻戒事小,它的意思事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办婚礼不买钻戒的夫妻更容易闹掰,因为当初他们在一起就是少了那么点意思。
那点意思,就是仪式。
仪式意味着啥?
仪式应该是人生中某个重要时刻的标记,代表着与过去告别,与未来相遇,代表着某种决定、某种嘱托、某种希望。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大概就是出生、成年、结婚、死亡这几件事。所以,这些事儿来的时候,通常都会很热闹,会用仪式来做个标记,相当于给这个阶段的你盖个戳加个印儿。
比方说,现在谁家生了孩子,还是会发红蛋,办满月酒——它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从此,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这个小宝贝能健康平安长大。
小孩长大了,更是不得了。在中国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冠礼”被称为“礼之始”,相当看重。因为它标记着一个小小的“孺子”正式进入成人的世界,从此社会将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求他践行孝、悌、忠、顺的德行,要求他好好做儿子、做兄弟、做晚辈、做下属,像个成年人一样表情、说话、做事(端正仪容、举止得体、辞令合宜),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履行起该有的义务。再不能想掏鸟窝就掏鸟窝,想打弹弓就打弹弓,想离家出走就离家出走了。这样才是真正成人(成为一个人)了。
所以,冠礼十分隆重。受冠的年轻人那天要穿礼服,他的爸爸、请来的主持冠礼的大宾也要穿礼服。三次加的冠,一次比一次尊贵。主持冠礼的大宾在每次加冠后,都要说祝辞,相当于现代婚礼上司仪说祝辞一样。
祝词大意是说,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里,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冠”为首服),恭喜你成为一个大人,希望你从此不再调皮捣蛋,认真做人,说好话做好事,给祖宗长脸,祝你长命百岁,福禄无疆。
看,这个冠礼,除了宣告一个新的里程的开始,还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它帮助一个小孩告别了少年时代,平稳的跨越了一个转折,并指引了方向。受冠的小孩,在冠礼上,想必会油然生出一股使命感、责任感,激动的、憧憬的、认真的进入成人角色里。
可惜,现在成年礼很少见了。
成年之后,可以结婚成家了,则有了婚礼。所谓婚礼,就是“合二姓之好”,上对得起祖宗(人丁兴旺,祭祀有人),下可以繁衍后代延续血脉。
古人认为夫妇和顺、家庭和谐,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所以,婚礼是“礼之本也”。这没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要是乱了,国家、社会岂能不乱。
而如何使得夫妇和顺、家庭和谐?这就是婚礼的意义所在。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都要经过一番教育,教她嫁人之后该如何说话、做事。成婚之后,新娘子还要一大早拜见公婆,表明心意,公婆也要做一番表示。现在,这些步骤都省略了,但是往往在婚礼上会有司仪的祝词、双方父母的祝福和嘱托、新人的宣誓。这些都表示这两个人下决心将来要相亲相爱,互相扶助,走完这一生。
这怎能不重要呢?
一个名人说:我想我知道我为什么会有三段婚姻了,因为我从来没有过一场真正的婚礼。
没有仪式,就好像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一样。
没有仪式,就好像这件事稀松平常,不值得看重。
所以,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各种仪式,大大小小的,过年的,祭祀的,入职的,各种纪念日的……
因为它从来不是一场秀,不是花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排场,而是一场证明,证明我做过这件事,这件事对我很重要,它改变了我,提升了我,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生命有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