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嘉倩姑娘的《交换梦想》,说感动略显煽情,说温暖又显矫情,我想最能表达心中感受的词只能是:欣然。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交换梦想》,我不舍得停下,一口气读到后记方休。两年前参加一个名为“青年作家分享会”的活动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创作一本书的前期项目。
快要毕业的时候,在宿舍楼下看到一张海报,内容是青年作家的分享活动,想着反正晚上也没什么事情,就去文科楼听听吧。在现场见到拖着行李箱,刚刚下车的嘉倩姑娘,双麻花辫,蓝色连衣裙,恬淡文艺的气质,和我想象得几乎一模一样。当她请大家在纸上写下自己梦想的十年后的样子时,我没有动笔。彼时的我,充满着毕业焦虑和对暗淡前途的担忧,我甚至不敢想十个月后的样子,又怎么写得出十年后。嘉倩谈到自己正在做的项目,交换梦想,“过去的一年其实是在全国各地见网友”,她笑着说。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年轻姑娘的勇气和决心,她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并且义无反顾。讲座结束后立马关注了嘉倩的微博,两年来,看着她跑遍大江南北继续“交换梦想”的项目,中途还穿插了半年的冰岛采访项目,只有一个感受:这姑娘的能量越来越强,不是张扬凌厉的强悍,而是温和坚定的强大。
拿到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99个故事和一篇后记,圆满的一百分。交换梦想的报名者通过邮件报名,嘉倩去到他或者她所在的地方,一起吃饭、上班、出行、交谈,而这些被访者交给她一样东西代表自己的梦想,录制一段说给十年后自己的话语。嘉倩在前言里说“十年后,我会找到每一个人,亲自陪伴对方看视频,归还交换梦想的武林,再次共同生活,听一听过去十年发生的故事”。
从《仙剑奇侠传》到《盗墓笔记》,十年之约一直是个青春浪漫的词,而交换梦想的“十年之约”又增添了几分踏实和厚重。你满意现在的生活吗?现在就想想十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演员周迅说她十八岁的时候被老师问了这两个问题,沉默许久,她看着老师的眼睛,忽然就很坚定地说:“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十年,生活或许会天翻地覆,或许会一成不变,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每个人本身。嘉倩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观察受访者的生活,不影响,不干涉,如实地记录下受访者的故事和话,集合成我手里《交换梦想》这本书。可以想见,十年之后若能再见,拿回自己当时代表梦醒的信物,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书里的人,有老师、医生、军人、导游、学生、饭店店主、占星师、美工、建筑师、经纪人……他们生活在东北、西藏、巴蜀、北上广、香港…… 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生活,在报名交换梦想项目前,他们恐怕很难想到自己的故事,自己说的话,会被记录在一部书里。毕竟在信息爆炸和浮华虚荣的社会里,媒体人更愿意去关注那些能带来“流量”的人事,而大众又何尝不是呢?《平凡的世界》里都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嘉倩曾经是新闻从业者,渴望“力所能及的将我所亲见的呈现给他人,客观公正,摒除庞大叙事、极端事件、笼统概括”,而她在“交换梦想”的项目里,全都做到了。嘉倩关注了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以平等的姿态交谈代替采访,社会眼中的“人生赢家”也好,大家认为的“loser”也好,没有吹捧也没有贬低,就是客观记录,如实表现。这样的态度真是一股清流,尤其是在各种新媒体、旧媒体都大肆炒作有关人生赢家的新闻时。当怀着孕参加毕业典礼都能上新闻,被称为“人生赢家”时,大概只有读者是输家吧。
《交换梦想》对于普通人的关注,让我联想到司马迁的“平民情节”,《史记》里破天荒地为商人、游侠立传,让后人能了解到当时的帝王将相,也能知道寻常的市井百姓,善莫大焉。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梦想,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作出际行动捍卫它。我会为了《大圣归来》八年的坎坷和诚意的努力去电影院支持票房,却不会被选秀节目里卖惨、流泪谈梦想却没有好好练习唱歌的选手打动。昨天是我的24岁生日,接到了微信邀请使用公众号原创保护功能的消息,这个功能是不能自己申请的,而是微信官方团队根据注册时长+活跃度+原创文章数量+原创程度邀请开通。从1月9号开公号到昨天,半年的时间我做到了一件事,算是我浑浑噩噩二十几年时间的反思和转变吧,尽管跟各种年薪百万、自主创业、名校读博的同龄人比起来实在太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慢慢走自己的路,总比停滞不前和倒退要好。十年之后,我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是自信而富有安全感,有一项走到哪都有饭碗的职业技能,出一本自己的书,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有人的梦想是改变世界,我的梦想很小,就是改变自己,如果能带动周围人,就更好。十年之后的你会是在哪里,身边有怎么样风景,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愿意的请在文章下留言(开通原创保护功能的好处,哈哈),让我们远远地彼此鼓励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