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去社区开个证明。给开证明的是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50来岁的样子。走进办公室,迎面一张长长的会客木椅,左边放着两张老板桌,两张木制靠椅,桌上堆满了上级来文和送呈文件,以及信纸。
没有电脑。
在各个省级、市级单位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的今天,一个管理者3000多人的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的办公室没有电脑。不过,楼下办事大厅有两台电脑,配了两名工作人员。
开证明需要支部的章子,所以这位副书记亲自操刀帮我写证明。真的是写,用笔在信纸上,对照文件说明,一字一句来核对,半页不到的信纸足足写了1个小时,觉得不完美,还誊抄了一遍。
中间有个小插曲,五个40来岁的中年男人来找这位副书记办事,没进门就喊“X总,那天……”,一看到背对着门的椅子上坐着我,立马转移了话题,“这位美女是你新配的秘书,还是来办事的?”说着,以一种异样的眼神上下打量我,透着几分不怀好意。
“来办事的!”我立马反驳,当时的心情像吃了苍蝇一样。
作为一名大龄女青年,虽然比不上明星的惊艳,自认为还算比较符合一般人眼中对相貌端庄的标准,只是,除了在买衣服的时候不排斥之外,其他任何场合都很反感这样的称呼。
一方面,如果身边有一位男士的话,这种称呼会无形让人联想起男女之间的问题,就如以上经历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该女士有什么职务,或者取得什么成就,一说起“美女”,她所有的努力好像就被抹杀了一样,因为“美女”在一些人的眼中是“容易”的代名词。
“美女教师,“美女博士”,“美女教授”,……这些词汇不仅口口相传,甚至会出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当中。
“美女教师”,是不是讲课不好也不要紧?反正长得美,学生的到课率应该不低吧?
“美女博士”,博士那么难毕业,如果她长得美,而导师又是男士,会不会要求宽松一点,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会不会有些放水的故意?
“美女教授”,长得美有先天优势啊,评职称领导签字都快一点。
是的,一旦“教师”,“博士”,“教授”前面加上“美女”这个定语,好像性质就变了,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明明大家应该关注的是授课水平,研究能力,专业技能,最后的关注点都变成了肤浅的外在。那些为了成为老师、博士、教授而做出巨大努力的女士们,他们的拼搏与奋斗,在人们眼中,就这样因为“美女”两个字,好像被消解殆尽了。
与之相对应的,我更喜欢六七十年代的“同志”,或者西方普遍称呼的“女士”,一个带有“我们同属于一个阶级”的亲切感,一个只单纯地表示此人属于“女性”这个性别之列,不带任何评价和社会的偏见。
只是,或许现代社会中,大家都喜欢故意抬高别人的身份以示友好,对于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没什么可以吹捧的,那就只能以外貌来评定,所以,但凡年轻男士都叫“帅哥”,年轻女士都叫“美女”。
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年轻有为的教师,博士,教授等,因为“美女”这个词,在大众眼中的评价被歪曲乃至颠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