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客》 尝试为我们描绘许多主题,包括爱情、未来、欲望等等,但这部科幻新片最能够引起我共鸣的,是由休眠这个科幻点,而引出的有关人类一直以来的冒险精神,和向外太空探索的欲望,以及从中而引发的,个体的孤独等伦理话题。
人类探险恐怕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来,一方面这源于不安,另一方面则源自欲望。前者,是人类的居安思危,总想着万一自己生存的环境出问题了,怎么办?找好下一个落脚点,自然是最优的选择。而欲望,则是人类总嫌自己所占有的空间,不够多,总想向外拓展,在地球上,空间的拓展就经常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冲突。
现实中是这样,想象中,外太空就成了这种不安与欲望的承载体。于是,最早的科幻片《月球旅行记》本身就充斥着占领的念头,及至当下,科幻电影中的人类,依然被这两种情绪所左右。以《太空旅客》为例,靠着太空旅行赚钱的大公司,显然是欲望的集大成者,他们利用技术、资本大肆向外拓展,利滚利的赚钱,支撑起了自己富可敌国的欲望。
而电影中的Jim和Aurora,他们和船上的5000名旅客一样,恐怕既是出于对地球本身的不安,又因为对外太空和新鲜生活的欲望与探索。比如Aurora,她作为知名作家,在地球上过着很优渥的生活,她选择去家园二号,其实是为了感受新生活,为自己未来的著作增添奇趣的、新鲜的内容,因此她作为黄金等次的旅客,购买得是往返票。
而其他5000位旅客,恐怕其新家园之旅,各自的想法也是不尽一致的。于是,涵盖了各个阶层、承载着不同目的的阿瓦隆号飞船启航了。影片开始,巨大、未来感、高科技化的阿瓦隆号在星海中前行,渺无声息却又安静前行。显然,影片用极其辽阔的太空场景,以及未来感十足的阿瓦隆号,为观众制造了一场想象性的太空之旅。影片中有大量异常绝美的星球、星云、银河的画面,异彩纷呈的同时,又带有一种静谧的孤独感,广阔太空中的机械钢铁,画面与意境都相当的美丽。
探险伴随着机遇和未来,同时也隐含着大量危险。这也是科幻电影迷人的魅力之一,《太空旅客》影片开场不久,在飞船穿越一片陨石群时,隐患降临,一个男人在这个未知的空间中醒来,而要他面临的,将是一段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旅程。瞧,这设定多棒。
本来满怀着想象耗尽家产,用自己的技术换取了一张船票,再在期待和想象中休眠,可一觉醒来,却发现四处空无一人,陪伴自己的全都是陌生的机器,更绝望的是,自己的寿命无法支撑接下来的旅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恐怕都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于是影片用了很长的篇幅去描绘了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以及他自己的抗衡。显然,《太空旅客》的这部分,更像是一部哲学思考片,它启发我们的问题在于,在一种极致的孤独下?你会怎么办?孤独地等死?还是唤醒全船的旅客?这种极端情况之下,自然是没有任何的万全法则的,任何绝地个都是一种冒险。
Jim的选择自然有很多值得批判之处,但孤男寡女的设定,却的确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有关爱情如何生长的浪漫演出,也难怪有人会冠以“太空泰坦尼克号”的别名。这段充满荷尔蒙气息的故事,由好莱坞当红的两位明星出演,可看度很高。
但电影的剧情并不会一直这么平直,后续两人的反目、飞船的危在旦夕等等,都是提升电影节奏,增加观众观影时紧张感的手段。尤其是影片高潮场景,Jim和Aurora两人携手在硕大的飞船中,为了一丝仅存的生机,冒着生命危险去解决飞船的故障,整个段落清晰、目的明确,既制造了最后一分钟的观影刺激,也为人物关系的最终融合做了转折。当然,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太空旅客》的结局相当圆满,而这段探险旅程,由于结局上的留白,似乎也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相比起同类很多科幻电影来说,《太空旅客》显得相当冷静,影片角色不多,舱内的多数场景设置,也流露着当下流行的“性冷淡风”,宇宙的美丽也很是静谧,但这种冷静却很有味道,也只有在这样的影片气质之下,观众才能够带着思考走入男主角Jim矛盾的内心世界,女主角Aurora的困苦,以及两人最终又如何体现出那种勇敢的冒险精神。而这些内容,是科幻电影一直以来最为珍贵的内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