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语言和文字表达变得浅白直接,但复杂深的表达逐渐被遗忘。年轻人在离开网络环境、需要进行规范化表达时,往往只剩下干瘪的文字和磕绊的语言。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为什么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词穷”的现象?如何丰富自己的语言,让“梗阻”的表达顺畅起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前年轻人词穷现象
现象1:有话想说,但是说不出来
“你来给大家说几句吧。”春节期间的一次家庭聚会上,00后李思超成为家人关注的焦点。他的家庭人数比较多,每到过年会聚到一起,图个热闹的氛围。在被点名发言时,李思超感觉脑子有点“短路”,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但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完整的句子。
不仅在家庭场合这样,学习中亦是如此。他在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在校期间时常要作汇报。每次汇报,让他比较头疼的是老师提问环节,“有时话就在嘴边,但不知道怎么说,磕磕绊绊的,显得底气不足”。
现象2: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
北京95后张然对自己工作后的第一次汇报印象深刻。虽然认真作了准备,但发言时她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卡壳’了好几次”。这让张然意识到,写和说完全是两回事,想要流利表达并不容易。
“我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原本会写的字突然想不起怎么写了,只能求助网络。”在杭州工作的90后刘源觉得,自己不仅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也在下降。工作上,偶尔要提交文稿,会让他感到比较吃力,经常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现象3:用笔写字变少,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
合肥00后王雨菲感觉,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线上社交用语。“平时和朋友聊天,大家都喜欢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如果谁发了一大段文字,反而会显得很奇怪。”
她觉得,碎片化的表达方式能够活跃气氛,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像某种“暗号”,接得住“梗”代表“我懂你”,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词穷背后的原因
从根源上说,语言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导致的
1、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爆炸,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来获取信息。这种趋势导致了一个问题:阅读量减少,表达能力逐渐弱化。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短信和其他电子通讯方式上。这些平台上的文本通常简短、缺乏深度,而且很多时候是碎片化的。这种阅读习惯可能导致人们在深入阅读长篇文章或书籍时感到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
此外,数字化通讯的即时性和简洁性也影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使用简短、随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表达方式往往缺乏逻辑和条理。长此以往,人们的写作技巧可能会退化,难以写出有深度、有条理的文章或段落。
2、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短平快”的表达方式盛行
在合肥,一位00后的年轻人王雨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在线社交的重要工具。每当她和朋友们在聊天软件上交流时,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你只是发了一大段的文字,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她解释道。
王雨认为,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活跃了气氛,还成为了一种“暗号”般的存在。只要能够接住这些“梗”,就代表着“我懂你”,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如果在线下的现实生活中也这样说话,她觉得难免会让人感到尴尬。
3、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
你不断地大量读各种信息的时候,有的时候是朋友的信息,有的是朋友发过来的,其实也是阅读材料,你读了其实等于没有读。吃饭的时候讲几句发生了什么,感到你消息很灵通,但是第二第三天就没有了。
没有了的不仅仅是信息,没有了的还是你的生命。没有了你的第20年,20岁第五个月,26岁的8月份,这是再也不可能回来的。
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实际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沉不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4、人际关系淡漠,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欲望下降,不想表达
工作让张然的社交圈变得越来越窄,和朋友们线下的见面越来越少,似乎大家都被日常的忙碌牵扯得难以聚首。
当提到“词穷”这个问题时,张然坦言,他并非丧失了表达能力,而是渐渐失去了倾诉的欲望。如今,能够和他进行深入交流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他的分享欲逐渐减弱。遇到事情时,他更愿意在微信上简短地和朋友聊几句,而不再探讨有深度的话题。
张然与朋友的交流大部分在线上,他们在各种社交群里频繁地发送表情包,甚至仅凭表情包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然而,他深感这种过度依赖线上的交流方式让线下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在线下场合,他变得沉默寡言,担心一旦说错话就无法像在线上那样轻松地“撤回”。
如何找回“表达能力”?给你行动建议
1、提高阅读质量和深度
读书反而应该这样,读到感兴趣的点,或者自己困惑的点,停下来,仔细思考,联系结合自身,看看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自己需要从哪里提升自己?自己过去做的哪里不到位?需要如何改善?
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这样做,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时常以这样的标准指导自己学习,我们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读书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漩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2、多思考,提升思辨能力,打破碎片化、快餐化获取信息的习惯
当四面八方碎片化信息通过手机成为滔滔洪水把我们所有年轻人都裹卷,我们很多年轻人,都要在这个洪水当中修筑一个小岛,小木屋,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有安息之处。
而这个小岛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分析和整理这些碎片化信息,进行”八大问”,追问其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参考拆书帮帮助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形成自己的知识模块。不同的模块之间,相互链接,榫合为知识体系。
3、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多参加线下社交
放下手机,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多参加线下社交,对提升表达能力有一定帮助。
面对面交流时,一方面要倾听对方的话语,感受对方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调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组织好语言,回应对方,这样的互动和交流是线上打字、发表情包所不具备的。
4、多锻炼口语表达,让别人能听懂自己想说的话
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有很大不同,在加强阅读的同时也要多交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每次表达前,先练习几遍,直到能完全顺下来。让别人听得懂是一项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