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年初四下午,我正在老家过年,手机弹出一条在行客服的约见短信,我当时心想,是谁这么积极上进,年都还没有过完就开始约见哇,待我打开app后看到约见申请时不由得苦笑,这位朋友希望在初五或者初六见面沟通,因为初七就要面试。
看看这寥寥数字,我心中瞬间冒出了3个“难道”:
难道不知道90%的北京人春节期间都不在北京吗?
难道以为所有的人都勤奋到春节期间还拼命工作吗?
难道真以为我是神人,不做任何准备就能在几天内扭转乾坤吗?
对于每一次约见我并非空杯上阵,每一次约见前我都会精心准备,提前获取更多的材料,甚至去学习研究对方所在的行业和所在的职业,我希望能够在隔行如隔山面前给予对方更多可落地的建议,因此我难以做到没有准备的约见,这不仅仅是对约见朋友的负责,更是对我内心的负责,何况我这几天也不在北京啊,所以我礼貌性拒绝了这次约见。
没想到一会又收到了这位朋友的约见申请,如下:
态度这么诚恳,再拒绝就真的却之不恭了, 所以我这次接受了约见,正是这次接受,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非常优秀的95后,同时也是一位非常礼貌的95后。
这一年来和90后/95后的每一次沟通,都让我意识到经验积累、能力提升和工作年限并无绝对的关系,这些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天生就和互联网有着水乳交融的优势,长江后浪推前浪,lb就属于优秀的互联网年轻一代,一个目前仍是大四的学生,已经在新媒体内容运营领域做的风生水起,并且非文学科班出身的他,创作的文章阅读量让不少互联网老兵汗颜。
lb也是一位非常有礼貌的朋友,言语之间、谈话之间洋溢着感激,很多人说95后比较自我,无论做人和做事都以自我为重心,这一点在lb身上没有任何体现,虽然我们是通过电话完成的这次交流,但是言语之间能够听出对方的谦虚,全程的交流中,我也尽量能够站在他的思维角度,站在他的立场去读懂他的想法,然后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帮助他去分析现状并找出对策。
公司曾经组织过一场培训,名字叫做“如何管理90后员工”,如今我认为这场培训的名字可以改一个阿拉伯数字,叫做“如何管理95后员工”。今年是2018年,算起来95后已经23岁大学毕业一年了,以后我们会接触越来越多的95后,所以读懂95后对公司的企业管理来说愈发重要。
时代在变迁,我们已经无法使用管理70后的方式来管理95后,深入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其实真的是“前不见古人”,以前人的一生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管理比你小5岁、10岁甚至20岁的员工方式是一模一样,因为无论出生早几年还是晚几年,大家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一样的,因此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类似。而今天的85前出生的人并没有伴随电脑长大,90前出生的人并没有伴随互联网长大,95前出生的人并没有伴随移动互联网长大,每5年所处的时代都是一个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要影响到人,所以读懂95后的方式自然要变。
尊重是读懂的前提!其实无论是哪一代人,当你希望走进对方内心的时候,当你希望读懂对方的时候,都离不开“尊重”2个字,尊重代表的是同理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积极的一面,去感受对方这样做的初衷,此时我想起了《关键对话》这本书,我也想起了对小孩的教育一定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展开,殊途同归,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敬畏是读懂的保障!我一直都对年轻人持有敬畏之心,一方面是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将会使未来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犯错,最近在听《乔布斯传》,无论是书中提到的乔布斯,还是比尔盖茨,抑或施乐公司、皮克斯公司这样的创始人,年轻时候也是各种的不着调,这个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量远超我年轻的时候,充足的信息量能够促进一个人的早熟,能够促进一个人的早开窍,所以我所接触的优秀人才中,已经有为数不少的90后甚至95后。保持对年轻人的敬畏能够让你体会和践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教训,从而自身也能够受益颇多。
有了尊重和敬畏之后,能够读懂95后的最后一招是交流。请注意我说的是交流而不是说教,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信息流动,说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流动,这就像良好的沟通必须是互动一样,和95后的交流不能变成单方面的教育,一定是有来有往,用你自己的经验优势去让95后感觉到是在帮助而不是在指责。相比95后而言,70后和80后的优势在于经验积累和思考深度,这一点往往需要时间的锤炼,很难一朝一夕练成,所以通过这个优势去和95的差异化优势进行以学习为目的的互为交流,才能够让“读懂”这件事情更加融洽,彼此双方也能够受益颇多。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所幸lb非常年轻,也非常幸运在如此年轻时已经有了同龄人难以获取的积累,但是选择不慎也很容易塞翁失马,这个对每个人都适用,并不仅仅是lb。再过10年我希望能够回首看看彼时lb的境界和状态,想必一定有了天翻地覆的精进,现在想想都迫不及待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