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是目前亚洲医美的最大市场。2015年医美市场产值5000亿。业内估计,至2018年,市场预期产值将达8000亿以上。而这个数据还没有统计到当下占比相当严重的非法行医收入。
如果这组数据不能叫你乐观,证券企业又估算出了另一组数据。2010年至2015年间大陆医美产值复合增速达15.9%,2015年至2018年也将维持15.5%左右的增速。而全球医美产值复合增速平均维持在12%左右。
形势应该一片大好。
然而在文化、地缘都与大陆有着密切联系的台湾,近年来的医美市场却在到达一个顶峰后,失速了。
具体来说就是,台湾医美诊所营收曾经在2002至2013年间以21.6%的年复合增长率,傲视全球12.6%的平均值。然后到2013年开始忽然急转直下。在2013至2015年间,年复合增长跌至7.1%,远低于全球平均的12%。
台湾的医美诊所在2013年的巅峰时期有接近3000多家,到了2015年底已减至1000多家——这意味着近五成诊所倒闭了。
台湾到底发生了什么
专家分析:玥颜健康咨询管理公司CIO陈易升
对于台湾医美市场退烧原因的分析,台湾医美界亦多有探讨,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受台湾的经济环境所累。医美的主要消费人群中产阶级已经达到饱和,人群占比由2000年的38.4%提升至2013年的59.4%。同时台湾每人可支配所得增速减缓,由平均4%减缓至1%。这直接导致了医美消费的下降。
其次,台湾医美诊所供给超速。台湾整形美容医师的收入相当于其他科室医师的3倍,于是各科室医生纷纷投身医美行当。2002年,台湾医美诊所及医院仅182家。而到2013年,医美诊所和医院总数已达2000家。
有的诊所为抢客,等不及回收口碑经营红利,追逐短期利益,不惜削价恶性竞争。一些小型诊所营业额以每年两成的速度递减。曾经风靡两岸的台北东区“医美商圈效应”逐渐失效,仅剩下连锁型医美诊所能够生存,小诊所可能就被并入连锁诊所或关门大吉。
大陆会不会步其后尘
造成台湾医美市场滞涨的两个因素,在大陆都不具备。
首先,大陆GDP仍在高速发展中,中产阶级比重提升仍有较大空间,这为包括医美在内的消费领域提供了持续的动力。虽然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医美市场,但医美疗程项目的人均占比还很低,未来有很大增长空间。另一个调查参数是,目前35岁以上医美消费主力人群的渗透率,仅为成熟市场的1/5,潜力还未释放。未来大陆医美产业将能吞并部分SPA和保养产品的市占。
其次,大陆与台湾的医生成长通道不同。台湾是所有科别都可转作整形医师,而大陆对整形医师的规定要严格得多。仅整形外科、皮肤科或是耳鼻喉科的医师才能够从事医美执业。因此大陆医美医师不会出现像台湾那样医师扎堆,供大于求的情况。而当下大陆违规医美工作室和游医假医情况严重,而随着政策的收窄,违法经营的机构和个人会逐渐被清除。这又将给正规经营的机构释放空间。
陈易升表示,在台湾陷入成长减速时起,佳医集团仍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提早布局了医美诊所的渠道,稳固本业并投入上游原材料的研发,以及转战大陆医美市场。
从台湾经验来反观大陆,大陆医美机构必须专注在用户体验、口碑效应、人才供给以及整合化营销。资本如果想要进入,应尽早布局医美医院或诊所等渠道,甚至应有奔向上游研发的野心。以中国大陆而言,目前未有贯通上下游的大型医美机构出现,而出现整合型的医美公司只是时间问题。
大陆医美已顺利度过准备起飞期
专家分析:台湾医美官方杂志MAKWER创始人谢雅蕙
台湾医美市场从2009年到2015年的7年间,经历了准备起飞期、起飞期、白热化时期和盘整期。
2009年前台湾的医美诊所有1500—1800家,2006至2009年间的增幅约为14.4%。
从 2009年开始,医美在台湾的普及率还很低。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自主定价,因为那时价格信息还不够透明,消费者缺少比价的机会。但同时,接受医美保养观念的人非常少,医美从业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教育工作。比如在媒体上要告诉消费者,到底医学美容和平时擦保养品或做SPA有什么不同。
这有点像2014年以前的大陆,同处在医美起飞的准备期。但进入2015年以后,大陆在医美资讯的透明度和流通度上都进步了很多。这个变化发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实在是迅速。大陆医美市场的准备起飞期已经翻篇,接下来将进入快速起飞通道。
反观台湾的快速起飞期,诊所以2-3倍的速度激增,集团式的医美诊所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来看台湾媒体统计的一些数据:2012年,台湾医美诊所激增3至4 倍,台北形成“整形一条街”。光台北就有3210家诊所,光大安区就有高达690家的诊所,光孝忠东路上就有200家的诊所。
皮肤保养套餐的推出是助燃剂
2009年至2010年,台湾几乎每家诊所都会有一台净肤镭射仪器,保养型疗程开始变成一项全民运动。皮肤和身体管理仪器迭代推出,诊所把净肤镭射、彩冲光、无痛除毛镭射这些光电声仪器,组合成套餐方案,一次性改善女性多种问题,因为效果明显而打入女性日常保养体系。
打包的皮肤保养项目,节省了成本和医师在门诊治疗的时间 ,又让客人有了即时性改善的惊喜。其中很多人都有了医美的进阶需求,比如注射微整形。跟国际接轨的先进仪器,加上医生的专业手法,虽然属于保养型项目,客户满意度却非常高。
在这个过程中,台湾业界也是花了不少脑筋,比如发明“白瓷娃娃”、“黑瓷娃娃”这样的名词,用平易近人的方式消弭消费者对激光治疗的恐惧。医美媒体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宣讲光电治疗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打消市民顾虑。这成为了台湾医美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医美项目的价格仍然不透明。因而正是在这个阶段,很多诊所大幅拉升了自己的利润。
从急速起飞期开始,医美项目的不透明被打破。市场竞争加剧,过往医师自主定价此时差不多要打个5折才好推广,皮肤管理套餐开始像一个标准SKU那样被明码标价地推出。
台湾医美市场2013年进入盘整期。谢雅蕙分析,从长远来看盘整期对整个产业是有利的。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有诊所营业额逐年增加。她观察到这类诊所都有一个特色,无论是医师经营还是业主经营,都非常注重医师技术推广、现场服务和SOP流程的规划。
此外抢占仪器和技术的先机,也是部分诊所的优势。2014年台湾的几个热门设备,客单价都非常高。比如近来台湾吹起了一股非侵入式体雕项目的旋风,就有部分经营者在遍地的皮肤管理项目中抢先突围,跳转到另一个领域,这也让一些医师赚到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