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铜罐驿有个古镇,我还是从朋友圈的九宫格里知道的。
今年夏天,不知是哪位消息灵通的人士,从哪个道上听说了铜罐驿的古镇要开发改造。群而告之后,铜罐驿古镇风貌,迅速出现在具有浓郁怀旧情怀的重庆人民的朋友圈里。
我也想去看看,顺便还可以坐坐绿皮火车。但“蒋校长”却钟情于摩托兜风的感觉,石头剪刀布,“蒋校长”赢。
铜陶路口,指路的大姐满脸堆笑:我们铜罐驿有3处耍事(景点)。你们先去天主堂嘛,就在上面的公路边,出来后顺着前面的公路往前,摩托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古镇,最后再去二郎滩看瀑布。
天主教堂果然就在路边,白墙灰瓦点缀着绿植。镏金的十字架下,黑色的“天主堂”三个字显得庄严和肃穆。
沿级而上跨进天主堂院内,细览慢看。
院内的建筑以灰色为主,既有东方元素又有西式风格的教堂是主体,“天主堂”三个镏金大字镶嵌在外墙的正中间。教堂大门紧闭,门楣上刻有1924字样,显示着教堂的修建年份。透过左边的玻璃窗,只能看到教堂内漂亮的西式吊灯和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长木椅,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
教堂的右边有两栋两层小楼,分别是神父楼和修道院,一口圣水井与它们相邻为伴。据说这口圣水井深不可测,冬暖夏凉,几乎永远保持在同一水位。
教堂的后面有一个高耸西式的钟楼,顶部放置着一口合金大钟。此大钟乃1924年铜罐驿滴水村的一名富户捐巨资从法国购回,至今保存完好。早年,国人对西方宗教信仰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天主堂院内,除了这些方形的建筑,一株巨大的仙人掌也特别的引人注目。仙人掌高有六七米,主干坚硬如木,腰围80多厘米,靠一座假山支撑不倒,当地人称其“霸王鞭”。一株紫荆树与其相依相偎,仿若一体。旁边碑刻显示,仙人掌和紫荆树与教堂同龄,已见证百年风雨。
此外,天主堂院坝内还栽种着一些杂七杂八的花草。据说是以前的神父在教堂内开设学堂办学,招收信徒的子女就读。神父把修院内空地划分成若干小块,分给每一位小孩,要求他们课余时间在自己责任地里种上太阳花、星星花、玫瑰花、茉莉花等,把教堂打扮成了一个大花园。
据院内石碑上的简介显示,这座位列重庆第二的天主堂还曾用作学校。
抗战爆发期间,渝中区曾家岩明诚中学为躲避日机的轰炸,把学校迁到了此天主堂院内。解放后,巴县一中又在此办学近40年。
无独有偶。游览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巴县一中85届高中毕业的姐姐。她告诉我,天主堂大门两侧用铁门封闭起来的三棑连体房屋,就是她们当年的教室。教室基本保持了原状,但因为没有维护,现在已经破损,有几间甚至已经倒塌了。但那里,曾经记录着她们青春的梦想,更见证了她们逐梦的脚步。
从天主堂到古镇,步行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不想步行也可以,三轮车随时恭候,车费每人5元)。
顺着这条光滑的石板路往下走,一条铁路穿城而过。
成渝铁路,襄渝铁路过境铜罐驿并设站。如果想要体验绿皮火车的慢节奏,在菜元坝火车站,有一趟到内江市的G9612次列车,会停靠铜罐驿车站(车费4元)。下了火车,可以沿着铁轨走到古镇(用时1小时),也可以在火车站坐公交车或三轮车到古镇。
所谓的古镇,其实早已不复存在了。一条宽阔的石板街道,几栋残存的老屋,一级级布满苔藓的石阶,无不散发着苍凉和荒芜。只有街道上那些布满了大大小小凹坑的青石板,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它曾经的风光与繁华。
尽管如此,当地人对铜罐驿古镇却有难以割舍的情怀。那些稍微上了一点年岁的老人,会时常聚集在古镇唯一现存的小食店,就着两盘小菜喝点小酒,拉拉家常,谈谈国事。他们对铜罐驿的历史过往如数家珍。只要有人愿意听,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为你讲述铜罐驿的前世繁华。
铜罐驿地处长江重庆段之北,九龙坡区之南。它北与大渡口区相邻,西与西彭相连,跟江津隔江相望。
铜罐驿是一座千年古镇,因早年在此地挖出一个铜制的罐子而得名。这里的河道有一处天然的巨大的回水沱,湍急的江水流经此处会有缓冲,故而在此设置客货水码头。古镇依江而建,紧靠着水码头,它的繁盛与没落,也与这个长江边的客货码头紧紧相连。
铜罐驿曾经和鱼洞、木洞并称重庆三大水驿站,是成渝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成渝铁路没有修建之前,江津、巴县、壁山、永川等地的商货、客户都是通过铜罐驿的水码头输送往来。彼时,古镇街道两边,清一色的两层小楼,上层住宅下层全是商铺,共有一百二三十家之多。茶馆、酒馆、旅馆、牌楼、戏楼,商铺、食店,赶集时的摆摊设点,生产生活物资,吃穿住行玩,应有尽有。街道上人来客往车水马龙,担货的挑夫、运货的骡马络绎不绝,赶道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经年累月,古镇街道上的石板路,被踩踏磨损出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坑洼。
古镇的中心位置,曾经有一栋无比精美的戏楼。条石基座上两层刻龙雕花木楼,木楼上几乎所有的木构件上都雕刻有琼花瑶草、祥禽瑞兽。朱漆戏台下的4根木头柱子一人抱不过来。每逢戏台开戏,四周的百姓,停靠码头的客轮商船,五花八门各色人等把戏楼围得水泄不通,只等锣鼓一响:“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出场便见;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戏楼在WG中被拆除建成砖房,变成了“公社”的办公室。现在,办公室早已人去房空残破不堪,只有那高高的石基还屹立不倒,昭示着戏楼曾经的辉煌。
顺着戏楼边的板小路往下走,就是铜罐驿的客货水码头。
据当地人讲,当年,这个客货水码头,不仅仅是个码头,更是古镇繁华的延续和补充。码头除了正常的客运和上下货物,两边全是竹木搭建的棚铺,各种商品,食店延绵千米。白天,人声鼎沸,夜晚,灯火通明。
社会的发展,注定了一个时代的结束。铜罐驿的兴盛随着成渝公路、成渝铁路的相继出现,慢慢走向了没落。而今,这个长江边曾经热闹非凡的客货水码头,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竹林,原来码头的位置,被整理成几块巨大的菜地,出租给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他们住在对岸的江津区珞璜镇,每天划着一条小船,从江的对岸来到这里,在菜地里辛苦劳作,用勤劳换取美好的生活。
此处景点乃去二郎滩的途中偶遇。周贡植原为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地下党员。中共四川省第一次临委会在他家祖宅内举行。四合院的古宅很大,目及之下,感觉院坝跟个篮球场差不多。不知为何保护不力,半边院子已倒塌,残墙瓦砾,甚是可惜。
沿着小路往回走,被一棵奇特的大树吸引。这棵大树被外力倾倒,部分树根折断露出地面,但它依靠另一半没有折断的树根,牢牢地抓住土壤,顽强而倔强地存活着,生长着,枝繁叶茂着。更奇妙之处,本来斜着树干生长的树枝,为了吸收阳光,慢慢地竟然全部改变了方向,在倾倒的树杆上笔直地竖立生长。
不能不佩服和感叹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发源于江津的大溪河水,流经铜罐驿的二郎滩,形成三处不同姿态不同风格的景观瀑布。
第一处为桥洞瀑布。此处有一座石拱桥,为减轻流水对桥墩的冲刷,每个桥孔的前面都修有拱形的围堰。河水流过围堰,形成半圆的瀑布。
围堰瀑布照出来有一种别样的美。
第二处是一排石堤瀑布。石堤不高,位于河滩中,拦截了整个河道,不知有何作用。相较于这个有点牵强的瀑布,我更喜欢河滩上那群悠闲的灰鸭,以及恰好飞落在镜头里的一只白鹭。
最后一处是河道落差形成的自然瀑布,也是二郎滩最大的一处瀑布。流水飞落,白浪翻滚,无数晶莹的水花如飞星碎玉,在空中跳跃、欢舞,落入瀑下的深潭中。
经当地人指点,我们来到二郎滩瀑布旁边的一处石崖下。这壁石崖里藏着一个石洞,虽然崖壁上刻着硕大的“桃源洞天”几个大字,实际上此洞名曰:硌五洞,当地人称之为锣鼓洞或蛮子洞。可别小看了这个在坚硬的石崖上人工开凿出来的山洞,它可是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人对它的渊源深信不疑。
据传,硌五洞是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名叫扬培实(人称扬五爷)的人修建的。修建的目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避兵乱,一说是为太平天国秘密制造兵器。
无论哪种版本,这个在悬崖峭壁上凿开的山洞洞口离地有3、4米,需借助梯绳方能进入(现有木质栈道)。洞口高1米5左右,头稍低可进入,宽1米多点,可容10余人把守,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入洞十几步后拐弯,右边的室壁下方凿有2个长方形小洞,可通风换气,并可观察洞外情况。石洞中前部左右两侧各有石屋2间,大小跟我们现在的居室差不多,一屋有积水一屋没有。石屋和石洞内都有一条小沟,应该是用来排水的。尾部斜下方走三步台阶,有一个井口般大圆洞,可见洞下之河水,我走近看了一眼,即刻便有目眩腿软之感。石洞深约20米左右,可容70-80人。洞壁凿痕平整,清晰可见。据说洞外曾建造房屋寨舍,后因年久失修而毁之。
洞外,铜罐驿政府在2010年修有一条休闲步道,二郎滩瀑布和硌五洞,也成为了铜罐驿镇大溪河生态走廊的一个风景点。
一天的行游中,曾听到有人说,铜罐驿没意思,不好耍。
如果,你喜欢美景带来的视觉冲击,你可千万别去铜罐驿。因为开发前的铜罐驿没有喧嚣,没有动人的景致。如果,你喜欢岁月的痕迹带来的心灵悸动,你可以去铜罐驿看看。那里不仅有百年的风雨,更有千年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