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网上看到的照片,
一位妈妈背着小宝宝,
坐着公车,
可能是别人让的座位也可能有空位可坐,
即使如此,坐下也没舍得放下,
可能接着要去买菜又或是有很远的路要走,
所以一直背在了身后。
刚坐下的时候,
小宝宝还好奇的看着周围,
一会儿就睡着了。
车子转弯,妈妈挪动,
小宝宝就快磕到车窗边的栏杆。
后座的小姑娘一直观察着及时伸出了手,
轻轻挡住栏杆,托住了宝宝的小脑袋。
或许腼腆或是怕年轻妈妈感到不好意思,
她没有提醒宝宝妈妈。
就这样一直托着宝宝的头,
宝宝和妈妈下车了,
她在下一站下车。
2
去年一则新闻看到的图:
一位腿部有疾的男人坐轮椅搭乘地铁,
地铁启停时,
男人即使抓紧扶手,
但所坐轮椅无可避免发生滑动。
坐在旁边玩手机的青年,
眼疾手快抓紧轮椅的车轮,
伸一只脚卡在轮子下,
一前一后稳稳固定轮椅。
青年没有嫌弃、没有张扬,
默默的保持半小时,
直到男人下地铁。
3
公益项目活动照片,
作为捐助方的孩子,
天真而真诚的脸上写满自豪。
而作为受捐者的孩子,
则低着头,眼神躲闪,
略有难堪。
照片无名,
受捐助的小孩,
如果有得选,
更愿意做哪一个小孩。
世上没有什么比善意更为伤人。
毫无遮挡的善良,容易灼伤别人...
正式自己写公号,想了许久,到底要写什么开篇?
看到这些小事情,
突然就很冲动想写出来,
我问自己,
这些看起来都很小很小的事情,
为什么打动我?
因为他们都若无其事的淡然无功。
帮了,
但不一定会说,
因为不想给你带来压力,
说了或许让你觉得亏欠、尴尬,
也或许对你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善意,只是想做的选择,
而不是为了感谢或回报。
4
有很多关于贫困儿童的故事。
看到一篇采访
“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
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救助。”
在一次捐赠活动中,
一位老师动情地对捐助组织者说:
“非常感谢你们捐资助学,
但能不能不让孩子上台接受捐赠并合影?”
绝大多数贫困生,
其实都不希望把身份公开,
一旦公开,
他们在得到救助的同时,
往往也很难乐观和自信。
去年有个孩子,
就是因为这个喝了农药,
差一点点就死掉了……
看完这篇文章触发深度思考,
因为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可没想过受助者尊严这个看起来浅显的问题。
做善事不能只有一颗善良的心,
施善的帮助时先问问善行是为己还是为人?
如果为人,请顺便保护别人自尊。
有些可悲的是,
对于这善意的原生点,
行善者大多毫无察觉。
5
一个同学考上大学,
家里为了钱发愁,
他爸拿着仅有的2000块找他朋友打麻将,
第二天就凑够了学费,
等他大学毕业后,
他爸突然说要去和朋友打麻将,
拿了5千块,第二天输得精光,
他说他爸平时不赌。
后来过年回去陪他爸喝酒,
才知道他爸朋友的小孩考上了大学。
善意的核心,
不仅出于物质救助,
应该还包含精神的帮助。
善良是什么?
善良是一种互生的行为,
于施者,
在生活撕扯中唤醒自身良知与善意的过程。
于受者,
无力接受生活撕扯中获得支持并自尊自强的过程。
如有幸,施者、受者都做到了,
大善。
敬畏人的隐私和尊严,
是善良的基底。
——善行无辙迹。
行善意的时候,
完全不着痕迹。
似春风拂面,
虽不见风形,但神清气爽。
如朝阳在身,
虽不见兴奋,但刚好温柔。
谢谢你,偶遇若无其事的善良。
。。。END 。。。
去野派写法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一挥而就脱手而出无拘无束
写完文章即发表。
让读者能感受到
一种率性带感的文章
去思考去碰撞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这是一种新生的流派
希望大家像对待初发嫩芽一样
关爱和理解这个流派的作家
喜欢的就请他吃饭饮茶。
愿每一个你
得所爱得无边自在
▼
喜欢,就赏我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