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电影《机器侠》,孙俪饰演的素梅喜欢上了外表英俊的智能机器人K-1德明……故事结尾,素梅唤起了K-1德明内心只有人类才有的爱。但机器人不能和人类发生感情,不然则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最终K-1德明在对素梅大声说出“我爱你”后就自我毁灭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机器人能否拥有人类感情呢?很多人觉得有感情的机器人只存在于荧幕中,一个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机器怎么可能拥有感情。
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世界实时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杰;沃森仅用不到10分钟时间就判断出一名60岁女性患有罕见的白血病;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能力超过了智力很强的人;无人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机器人助理、机器人服务员慢慢登上属于人类的舞台。
有用户表示,通过识别照片和人脸,Facebook的人脸识别软件可以区分出化妆和不化妆时的我,与此同时,人类在辨认人脸时却常常遇到困难。据说波士顿某家公司的AI已经通过数据的训练,非常擅长阅读人类情绪了。
至此,机器人拥有人类感情,你还敢完全否认吗?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AI,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它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
现在计算机更多的是处理逻辑思维的难题,比如围棋,程序员在计算机大脑中输入围棋规则,计算机将每一步可能的走法统计为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决定如何走。也就是将人类大脑中对思路的判断数字化。
那人类情感是否也可以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拥有感情可有两种方案。
其一,像普通计算机一样,依据工程师输入的指定程序运行,也就是让机器人完全受控于程序。比如程序员给机器人设定“笑”这种感情思维,让机器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看到美女就启动程序驱动脸部的部件来微笑(轻轻笑就行了,别吓到美女咯),机器人听到很有趣的笑话就驱动脸部部件来大笑(当然还需要判断哪些话是可笑的)。
再细致些,机器人是否会笑,和它自己的性别和性格有一定关系。如果是女性见到美女恐怕只会轻轻瞥一眼,如果很理性的人听了笑话可能也不会哈哈大笑。这就需要给机器人设定性别和性格。性别可设定为男,那么与男性相关的性格特征就需要靠程序来编写出来,比如: 勇敢,程序是否可以判断勇敢?那让我们想想什么是勇敢: 有人掉水里了,如果敢跳下水去救人算是勇敢,小女孩被人欺负了,你打抱不平算是勇敢,如果你和劫匪争斗打起来了也算勇敢,如果你和别人吵架打起来了,这好像就不是勇敢了,如果你和爸爸吵架打起来了,那就肯定不是勇敢了,如果爸爸是劫匪,你和爸爸打起来了,应该也能算勇敢吧……我的天,好复杂。如果通过程序逻辑让机器人学会笑,那程序员会被累死。
那可以考虑另一个思路,让机器人具有人类的学习能力。
试想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与生俱来的本事只有吮吸、哭这些条件反射,而对于人类的情感、性格、行为以及对事物的认知都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得到。
一个婴儿学会叫妈妈需要1~2年的时间,当然这包括出生以后神经系统发育需要的时间。她先是看到妈妈的样子,听到你一遍一遍的声音“妈妈妈妈”,慢慢地学会了模仿发音“妈妈”,但不知“妈妈”为何物,每次她叫妈妈之后,这个女人会出现,反复上百上千次之后,她知道了“妈妈”就是这个女人,当然她还需要慢慢学习到底妈妈意味着什么。
那机器人能否学会人类大脑这种模仿和识别能力?
早在1949年,Hebb基于神经心理学的学习机制开启机器学习的第一步,此后被称为Hebb学习规则。Hebb学习规则是一个无监督学习规则,这种学习的结果是使网络能够提取训练集的统计特性,从而把输入信息按照它们的相似性程度划分为若干类。这一点与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过程非常吻合,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在根据事物的统计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这个理论,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距离感知和测定等技术将接触的信息输入大脑,反复输入(即机器训练)后会形成大量的数据(如同婴儿反复听到“妈妈”并看到一个女人),然后通过网络提取大数据的统计特性,从而得出结论。
人类的认知是通过观察和调取已知记忆来完成的(比如你要学游泳,你自己是可以知道能够学会的。因为你看到过别人游泳,你了解正常健康的人都可以学会游泳。),机器人也是通过获取信息,然后在大量数据中统计来得出结论的。通过不断的学习,机器人会不断地更新自己,而且这种更新的速度会远超人类,因为计算机的信息量可以是存储在云端的大数据,远超人类1000亿脑细胞的存储量。而它的处理和统计信息的速度更是远超人类,也就是数据的基数和成长速度都是相当大的,那机器人的进化速度可想而知。
一旦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学习能力,就能拥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认知,机器人又在智力上超过人类,对人类来说是极其恐怖的。
所以《机器侠》里机器人k-1对素梅说出“我爱你”之后自动毁灭了,科学家不允许机器人产生情感和认知,那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
当然,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对每个人,每个科学家来说都还是未知数。我们更期待的是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比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都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而情感需求,最美好的状态还是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爱来自我们本身。
威胁人类的智能机器人,也许只存在于编剧的异想天开和科学家们的头脑风暴中,即便真的会有,也是在无期的未来。
我想,真正可怕和值得我们反思的应该是,我们的孩子是否越来越依赖可爱又好玩的智能玩具而不再愿意出门交朋友;我们给朋友拜年时,分分钟转发一条祝福,而不再是打个电话带着我们新春的喜悦和祝福问候朋友;年夜饭时,全家人手一部手机抢红包,而不再是全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唠唠家常。
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近了,也让我们越来越远了。
与其担心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感情,不如细细想想我们会不会越来越缺失感情。
此文献给爱科技,也越来越迷恋电子设备的你。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