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互联网,谈产品,或者是产品人,都不得不谈用户画像,何为用户画像,常用的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比如AlenCooper的七步人物角色法,LeneNielsen的十步人物角色法等,都是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之一。
但我在此说的用户画像是针对产品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和大谈理论,是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到底何为用户画像呢?
用户画像就是在特定的产品主导下用户的行为模式,个人生活习性的自我表达。
是不是这样说感觉很陌生,还是一头雾水,没有听懂,这就对了,因为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别谈了解其他人了。
还是不懂?能否举个列子?那接下来我就举个列子,请注意用心阅读。比如大家熟知的陌陌,陌陌这个产品它针对的用户是些什么人呢?陌陌是针对那些陌生人交往聊天的,因为很多的单生男女互相不认识,一面之缘你看到了某个帅哥美女,很想认识,可是苦于没有那个胆,不敢开口要联系方式,于是你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个APP了,看看周围有哪些帅哥美女,这是基于我们人的共有的好色的心里,是一种虚拟自我的表达,TA是我喜欢的,可是苦于不认识,所以这就诞生了这款产品。
有了产品怎么找到并留住用户呢?有人说这是运营的范畴。
如果你有一块地,你在上面种了各种各样的花,你要把它开发成婚纱摄影景点,你会怎么做呢?你需要有第一个用户,看这个用户是不是在这片花园里玩得很开心,摄影出来的照片值不值得拿到朋友圈去刷赞,刷存在感,会不会分享推荐给朋友等?如果这块婚纱摄影花园没问题,那接下来就可以引入更多的人。要是有媒体报道,某个有头有脸的大咖也来这里拍照,我相信这里就会有很多的用户聚集。
今天的互联网社区,都是按照这个场景和用户描述去做的。当积聚到一定规模数量的用户的时候,就会出现广告商,靠流量赚钱,在这里用户成了别人赚钱的牺牲品,犹如狼吃羊,这中间赚钱的就是养羊人。这就是社区产品的底层逻辑。就如一个景点玩的人多了,就会出现路边摊,路边摊是面向游客收费服务的,而景点管理处是要向路边摊主收取管理费的,这里路边摊主是一定程度上的狼,我游客是一定程度上的羊,当然还有间接的狼,比如广告商,游乐设施开发商等。
所以谈用户画像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群,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产品,然后让用户在这样的爱上这样的产品。比如去哪儿旅游,你可以搜索卖机票、订酒店,基于搜索比价引擎,你就可以找到去某地找到最便宜的机票这一服务,这是基于需求明确的用户群体开发的,比如京东,你要买电子产品,输入型号,产品名称就可以找到这一系列最便宜的产品,针对需求明确的用户群体开发的产品。因为这类用户需求极其简单,他们要的事情就是:一、搜索自己要的; 二、比价格。
男人要出门买衣服,基本上一定会买一件衣服回来;可是如果女人要出门买衣服,她可能会逛一天的街,最后什么都没有买到。为什么呢?因为女孩儿的目的不是要有效率地、快速地找到自己要的事先要买的东西,而是东看看、西看看,看了一天什么都没看到,晚上回家还的继续刷淘宝,看看有什么她不知道的,有什么她没见过的,看看今天在商店看到的衣服网上是什么价格,若是低很多,看得多了疲倦了忍不住就买一样。
据统计每天晚上都有几千万的女 在淘宝上逛,什么也不买,就是逛。知道逛够了,自己都感动自己了,累了才会决定了要买什么,然后开始去追求价格,才会忍不住下单。
接下来聊聊腾讯或者探探,QQ聊天是因为闲,微信刷朋友圈还是因为闲,你玩游戏依然是因为 闲,玩王者荣耀还是因为闲,吃鸡也是因为没事做闲,无聊玩探探刷刷帅哥美女还是因为闲。所以你在任何一个闲的时候,打开腾讯的产品一定可以帮你刷时间。百度卖广告,腾讯卖游戏,底层逻辑都是基于用户画像带来的流量。因为闲,腾讯产品是沿着用户闲既定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路径发展下去,继续打发时间,耗在游戏上,因为这类用户有的是时间。总之,一个人玩游戏是打发时间的,所以腾讯不做电商,而是做游戏,做社交。
谈用户画像,其实就是谈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行为模式,基于用户群体的生活行为模式来开发指导产品的设计,才是一个有可能成功的产品,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测做产品,互联网的底层始终没有变,都是基于用户的角色化生存,用流量思维,来实现产品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