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太平盛世,归隐林泉,世之大乱,道士下山。
陈凯歌拍过一部电影——《道士下山》,讲了一个小道士因为山上断粮,被迫下山,历尽红尘。
这里面有一处错讹,真正的“道士下山”并不会因为缺衣少食,而是因为到了那是时间节点,到了他需要出山的时候。
02
说起中国文化,儒家相当于给人灌注了一种勇气,一种“天命在我”的气概,孔子被匡人围困,就曾说过“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文王已经去世,周朝的“道”——礼乐制度不就在我身上吗!如果上天不想让这种文化断灭,匡人能把我怎样呢!)
荡气回肠,豪纵干云。
及至到了后世,西南联大时期,日军空袭扔炮弹(电影《无问西东》体现过这些场景),梁漱溟、刘文典都曾说过类似的话——因为我身上背负上天的使命,事情还没有做完,上天是不会让我死的。
他们有一种天命感,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就是承担这种天命的人,老天一定会罩着我,所以从深心里生出一种“悍不畏死”的勇气,浩气凛然。
这就是“儒者”应有的气节和风骨。
生而为人,必须有所担当。
一个真正的儒者,他的整个生命信条里都是一种对从自己到家族、到朋友、到乡党、到国家、到天下,形成一圈一圈的担当。
因为我有这个责任,所以我不怕死。
好玩的是,不怕死以后,反而能活得长。这有应证了老子的思想——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03
道家的精神是什么呢?
道家的生命观,来自于对天地自然的了解与遵从,我不违背自然规律,只是顺时而动。
道家的人,他们懂得天地之机——他们知道,整个宇宙都是一体的,这个世界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人和事,其实都是有联系的,这个宇宙间的所有一切,都在遵从着天地规律。
而他们知道这个规律的运行,他们知道需要在什么时机做什么事情。
就像《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透视人心,他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那个关节上,不差分毫,既不过分,也不浪费。
算无遗策。
张良、范蠡、诸葛亮、刘伯温,他们身上都有这样一种特质。
他们都知道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支撑、去化解,能耗太高,所以他们总是用别人去消灭别人,用别人去帮助别人。
然后不居功,不求名,功成身退。
04
历朝历代有许多道家仙骨的人,在乱世他就出来了,帮助稳定社会次序,帮助其他人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而到了太平盛世,他们就隐藏起来,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就像陈抟老祖,混乱中出来平乱,等到天下要太平了,就躲起来去睡大觉了。
05
有道家风骨的人,恬淡安适,就是挣钱都不会很努力去挣。他看到生命的本质,知道生存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但他又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钱的时候,他手上就有钱。
道家的人,通常不会太胖——他连胖都懒得胖。
他知道多余的钱只能做多余的事,多余的人只能带来多余的烦恼。
这样的人自然活得长久,在和平时期他活很长时间,但你不知道他在哪里,他也懒得向你证明和解释他的存在。
他是一个不需要刷存在感的人。
只要,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