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示,人生的每一场停留、每一次际会,每一段关系,回头看来都不过是一场“暂坐”。每一个生命来到这茫茫世间,不管以何种形式离开,从历史的横轴来看,充其量也只是“暂坐”。
每晚睡前手捧这本小说,总是很快就倦意袭来。可见它的前半部催眠效果甚佳。特别是一开篇就出场的俄罗斯女孩儿伊娃,洋味儿不足,像是个披着外国行头的中国姑娘,并不令人信服。不知道作家为什么要安插这样一个洋妞来观察长安世态。而最后,这个洋妞又携一个卑微的中国女子飞向圣彼得堡。这意味着什么呢?俄罗斯才是救赎之地吗?至少那里没有雾霾。到了异国他乡烦恼就少吗?且看俄乌大战。
羿光不正是贾平凹本人吗?一把年纪泡在一群单身熟女中,是现代贾宝玉吗?可惜,他痴心有余而举力不足。老年文人的悲哀。他的名字令我想到了逐日的后羿。被迷惘所裹挟的人类,如同趋光的飞蛾。“羿光”不正是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这注定了他的命运是精彩而悲情的。读到最后才发现作为贾平凹替身的羿光,已是参透人生的老翁,心向阳光,无耐尘世为欲望之霾蒙蔽,精力不济,锐气不足,游离于各种凡尘琐事,只是颇带遗憾地苟活于世,流连于各种美色美食,却碍于消化能力不足,顶多饱个眼福。羿光虽浸淫于各种俗气事务,为人精明,洞见高妙,加上他的才情博学、卓然文字、高超书法,已然混成深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大家。他是这群独立自强、资深美女的中梁砥柱,大家为了取悦于他,在小说的开头,吃罢饭后,又专门回家沐浴更衣,为的是给羿光秀出最妙的形象。这一点让我一开始就颇感鄙夷。后来渐渐明白,羿光资源丰富,才艺亨通,像一头鲸鱼,随便吐点残渣,就足令萦绕追随在他周围的鱼虾消受多时。人都是要寻靠山、抱大腿的,这样才能活得更加轻松省力。
小说始终被不详的雾霾所笼罩,从中间起,这种晦气和不详便加速升级、愈卷愈烈,直至风暴来临之前的黑云将每一个人物所裹挟。一个如花女子因病凋零,一个诗情才女坠机而亡。她们虽死犹活,如梦如幻地与活着的人互动着、交流着。
雌雄同体是人中龙凤,黑与白没有边界,生与死并不分明,世事难料,生命无常,一切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但这雾,在今天的中国城市是雾霾,是贪婪的欲望;而这水,是受到污染的浑水浊流。难怪,一俄一中两个女子,最后买票逃离中国,幻想异国它乡是归处。
作者在后记中感慨:“为什么她们都是不结婚或离异后不再结婚?” 对于这个反映时代现象的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别说我爱你,你爱我,咱们只是都饿了”。的确,婚姻根本上是反人性的,只要饱了,未必非要结婚吧?累!特别对于今天雌雄同体的女性来说,姐单靠自己就丰衣足食,干嘛自找麻烦,非把自己套进婚姻的雷峰塔下呢?
注:这本书最令我震撼的,不是故事本身,反倒是小说中援引的一些哲理和经文,详见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