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部非常生活化的电影,能够给予各个年代的观众一些归属感与慰藉。
这是关于三代人的命运,三代人的爱情,三代人的生活故事。
外公外婆姥姥之间的故事,与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总带着些“从前慢”的味道。三人间的感情有着那个时代的纰漏与错误:包办婚姻、贞洁观、背叛与舍弃……很难去说这是关乎个人的对错,这更像是那个年代的引诱与误导之下的个人选择。好在,外公外婆经年的相濡以沫,姥姥为爱执着的坚守都像是他们在为自己或者时代的亏欠做些偿还。当然,最不能淡化的还是姥姥的坚守与执着。姥姥的坚守,早已超脱了爱情,更像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于无论夫妻关系存续与否始终恪守的责任,一种“以我之名,冠之你姓”之后对于家族、家庭的责任。于她而言,那一堆黄土的存在既是自己的一份念想也是为在为身份的正名。从这点来说,故乡的旧坟无疑是悲情的象征。
慧英与老尹之间的感情与生活便更具有代表性,受众也会更广泛。“中年危机”(较于上一代算是中年,实则从年龄上看已不是中年)下的焦虑与考验。面临工作、夫妻情感、老人赡养孩子抚养诸多问题,一如当下的无数中年人。好在,影片对这些中年焦虑都一一做出了解答,夫妻感情的维持需要彼此的信任与坚守,孩子成长过程也需要父母的松绑,对于老人则更需要一份贴合他们需求与认知的理解。对于第三代—薇薇,相较于祖辈与父辈她的生活要轻松的多,在分担家庭苦痛的同时为情所困,一份不那么“体面”的爱情,她无法做到阿达那般洒脱不羁,她更在乎的是安稳与平淡,也是因此,她最终没能跟随阿达去北京,这样的情节设置应该更符合人物设定。
值得一提的是,三代人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感情抉择都有相当的重合与轮回。阿达在同乡的姑娘以及薇薇之间的抉择与当年外公面临的情况相似;老尹与慧英间的不离不弃也有外公外婆的影子;慧英与微微母子二人当年爱上的都是家长难以接受的“浪子”。纵向比对几代人的故事会发现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在情节推进上张艾嘉更堪称完美。该留白处则留白,收束得当。情节中的“遗憾”无疑是最大的留白。如姥姥无意将雨水打湿的照片中外公的面孔抹去,终其一生也难以存留住爱人的影相。薇薇终究没能勇敢地跟随阿达北上打拼,不晓得那份坚守会不会落的“姥姥”那般结果。以及那颇像欧亨利《项链》的结尾和姥姥那一句短促而沉重的“我不要你了”…在遗憾中带给观众感动与深思。
一部电影的动人与否在于给予观众深深的沉浸感与强烈的共鸣。伴随着《陌上花开》的片尾曲走出影院,那脱离影棚的一瞬间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使我感到巨大的抽离感与深深的不舍。我很满足张艾嘉导演给予我的两个小时的温情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