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看三国(说实话已经看了不下20遍了,但次次看次次都有巨大的收获,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在程昱(曹操身边的谋士)不知为何曹操做错了一件事不认错的时候,荀彧(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站出来对其说了一句话:知错改错不认错,此为人主。通过这个事,我又结合了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从引诱人闯红灯引发的思考,思考出来一个事情。
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人分四类(聪明才智IQ放在一边不讨论,只讨论关于是否知错、改错、认错,这涉及到情商问题EQ,而且只讨论雄踞一方的霸主,一些谋士和大将就暂不考虑在内了,其实挺想把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的脑残许攸算在内的,不过是个小人物,就不谈了):
不知错,不改错,认错,
此为下人,例如袁绍;
知错,不改错,不认错,
此为常人,例如孙坚;
知错,改错,认错,
此为上人,例如刘备;
知错,改错,不认错,
此为雄主,例如曹操。
下文我依次举例为大家逐一说明以上为何为下人,常人,上人,雄主。
1.不知错,不改错,认错,下人袁绍
话说袁绍袁本初还是原汝南汝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跟我是老乡。。。此处说的下人,并非为人下之人。
袁绍的“不知错,不改错,认错”(其实不知错很难改错和认错,因为没有自知之明的话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体现在其举70万大军攻打曹操时,用兵无谋。袁绍身边谋士众多,才华显赫,例如田丰,许攸,郭图,逢纪等,但彼此都不和睦,尤其是许攸和田丰二位,在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推崇防御, 屯兵养粮,三五年内必不战自胜(因为当时袁绍大军数量为曹军的数倍有余);而许攸则主张立刻大举进攻。但由于袁绍有勇无谋,并无杀伐决断的能力,所以屡次犯错。
比如谋士田丰深谙曹操用兵之道,多次冒死进谏建议袁绍切勿大举出兵伐曹,袁绍非但不听,而且在小人(就是许攸,这位兄弟是个人才,但是品行不好)谗言相加下,把田丰打进了大牢。在袁绍挥师70万大军伐曹的时候,兵败官渡,后曹操夜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百万石粮草(这是许攸这货看在袁绍那呆不下去了当晚直接骑马跑到曹军大营投奔曹操,告诉了曹操袁绍的屯粮之地。。。真特么醉)。
从袁绍举兵70万伐曹到最后兵败不足百骑后吐血暴毙身亡,这当中有数次后悔当初的决定,70万大军被曹操10万将士干掉至40万,又干掉至数万,最后直至不足百骑,袁绍数次后悔不该不听信田丰之言屯宾养粮,富国强兵(这还是身边谋士郭图的数次提醒,若不是,袁绍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个错误)。但其又数次一错再错,不止损,终归一命呜呼。
此为袁绍的不知错(缺乏谋略),认错(承认自己之前的过失,不过认错不改错,跟不认错没啥区别,基本无用),但不改错(不止损,无论是谁,最后都要挂掉,这属于硬着头皮上,看见墙二话不说往上撞,这种人如果打王者荣耀肯定会选亚瑟)。
2.知错,不改错,不认错,常人孙坚
孙坚孙文台,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东吴大帝孙权之父。
在孙权年幼之时, 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联军,共同讨伐董卓,表现最为积极,其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后董卓带着大汉天子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起私心,欲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败露,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不久后在与刘表手下的皇祖交战中,中伏兵而死。
其实在孙坚发现玉玺之际,想据为己以此称帝有的时候,孙权孙仲谋(当时他才9岁)就提醒自己的父亲:“秦皇想用它传千世万世,可仅仅传了两世秦国就亡了。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福还是祸啊!”后来在孙坚带着玉玺返回江东之前,曹操也提醒过孙坚,传国玉玺,这是个祸害。它不仅不会助人,而且极有可能杀人。(明白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了吧?)
其实孙坚当时在孙权极力阻挠和曹操的提醒之后,已经意识到这传国玉玺会早来杀身之祸(此为知错),但其想,若回到江东之后,就算称帝,也无人敢来侵犯。但没有料到在回去的路上却被伏兵杀害。当时孙坚是铁了心的要把传国玉玺据为己有,虽然其子孙权不停阻挠,而且曹操也好言相劝,但孙坚还是固执己见,嘴上一直不承认这个传国玉玺会对他造成什么坏处。不改错,不认错,心里一边犯着嘀咕一边还坚持着拿着传国玉玺,后死在了回江东的路上。
此为孙坚的知错(明辨是非,知道趋势是什么),不认错且不改错(明知道错了还不止损,这种属于管不住手,在很多事情上,大多数人都是这种。)。
3.知错,改错,认错,上人刘备
刘备刘皇叔,并非满腹经论,论才华,曹操是不亚于刘备的。但刘备知人善任,也深知自己谋略方面并无多少才能(此为知错),没有请到孔明之前刘备经常输给曹操。后来三顾茅庐请到“卧龙”诸葛亮,重用“凤雏”庞统等。(庞统第一次来见刘备的时候被刘备打发走了做了一个小县令,后来由于张飞发现其才能,推荐庞统,刘备才意识到自己原先的错误,拜其为左军师。此为认错改错)。刘备这种属于中国人常说的韬光养晦,就是能忍。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对部下们掏心掏肺,平日里平易近人。做决定的时候都是听每一个人的发言之后再做定夺。这种人属于大智若愚,没有人能说准到底他是度量和忍耐力极大真的忠厚还是扮猪吃老虎。
此人其实一点儿都不傻,只是装傻罢了。光这一点就让很多人对其轻敌,但曹操倒是看破了这点对他一防再防。
4.知错,改错,不认错,雄主曹操
曹丞相的就更不用说了,知错改错不认错,世人皆知。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官渡之战前夕,袁术(袁绍的弟弟)在获得“传国玉玺”后,率先称帝,立刻成为各路诸侯的众矢之的。而这个时候,刘备暂居于曹操帐下,却乘机请战,要求领兵攻打袁术。结果曹操没有识破表面谦恭的“野心家”刘皇叔,痛下决心除掉他,反而拨给了他五万铁骑。刘备星夜率军离开,逃离虎口(因为当时曹操已知刘备以后定为他的大敌,必须率先除掉)。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程昱立刻指出:这是放虎归山,必定后患无穷。曹操当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马上采取措施,命令手下前去追赶,但为时已晚。刘备一去不复返,既占领了徐州,又获得了五万精兵,从此走上了与曹操分庭抗礼逐鹿天下之路。
曹操气的当场倒地,且复发了严重的偏头痛,但他却没有做自我批评,只是在手下面前哈哈大笑道:“我越来越觉得用刘备是用对了,第一,必能截杀袁术,替我除一大害;第二,五万精兵在我的二位将军手里,并非刘备直接掌权;第三,我向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岂能后悔。如果刘备敢反,正好给我一个取他首级的机会!”而谋士程昱却不以为然,唉声叹气。
事后,程昱不解,问荀彧(也是曹操的谋士):“为何丞相明明错了,却不认错呢?”荀彧笑道:“其实主公心里早就知道错了,他日后也会改错,但永不会认错。何为人主?那就是知错,改错,不认错。万万不可认错。”
能做到这三点即非为常人,绝对是非常优秀的领导。
知错者,有自知之明,有明辨是非之智;
改错者,有决断之魄力,有扭转乾坤之手段;
不认错者,脸皮之厚,心机之深,胜于常人千百倍。
能做到以上三点的,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从事于任何职业,都是万中无一的人中龙凤,必为优秀的领导。
以上四类人,所对应的结局和人生,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若想有个好未来,事明主,你一定要擦亮眼睛。其实对于大部分自命不凡的普通人来说,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刘备,殊不知自己就是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