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净身高大概在166,我爸170,我姐(亲姐)158,我188。
纯种南方人,我是我们家族的成年男性里面唯一一个身高超过185的,此外我有一个叔到了180,其他男性全都在165-175之间。
我老家那边,男性175以上就能算高了。
小学的时候我还是比别人矮的,小学毕业身高153,初一刚开学的时候班里就有好几个170+的,初一我缓慢地长了几厘米,我大约是从初二上半学期身高开始突增,初二下班学期长到173,初三上半学期177,初中毕业182。
高中每年基本上长2厘米左右。
我总结几条我认为长高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1.基本的基因条件
研究说遗传占70%。
我爸妈看起来身高并不突出,但在我们省并不算矮,因为我们省平均身高是全国倒数的。我爸妈都超过了平均线,我妈更是远超平均线。
我还有一个传说身高超过180的外公,说传说是因为我出生前他就去世了,我妈说我外公有180,但没有全身照片。然鹅我那俩舅舅的身高却极其普通。
我小姨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哥,身高178。所以我可能通过我妈带有一定的高个基因,属于隔代遗传。
至于我姐,也可能是一个隔代遗传的例子,因为我奶奶特别矮,我奶奶的兄弟们也都矮。
我高中有一个188的同学,他爸妈就属于比较高,老妈170+,老爸也接近180。和我弯道超车不同,他从小就远高于同龄人。
2. 运动
据说运动占10%
我十八岁之前从来不运动,大学健身之后身高没有明显增长。
运动这块我没有利用好,没有发言权。
3. 饮食和营养条件
饮食占10%。
我认为这是我实现弯道超车最关键的部分,这也是如今亚洲人和欧美人身高身材差距的最主要因素。
在十九世纪,晚清民国的时候,欧美人的身高并没有比中国人高多少。但是为什么现在好像差距比较明显?
原因在于营养条件,主要是蛋白质摄入量。
日本人通过喝牛奶使国民平均身高增长10厘米。
NBA华裔球星林书豪的父母身高也极其普通,和大家的爸妈也差不多,然而林氏兄弟的身高都在185以上,这跟美国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牛奶当水喝。
我在大学有一个保加利亚的朋友,属于东欧人,身高185,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的父母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我看见他爸身高甚至不到170,她妈应该不到165 ,我朋友说他们邻居经常开玩笑说是不是抱错了(这点和中国还差不多)。他身高的突增和东欧战后生活水平提高不无关系。
我从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每天冷链配送的鲜奶,每天一瓶,那时候一天是2块钱,我认为配送鲜奶比常温奶要好,个人感觉。
身高突增期间,我平均每天要吃6-8个全鸡蛋,基本上都是水煮蛋,因为那会是在学校的食堂吃早饭,配额是一人一个,别的同学不爱吃水煮蛋,我干脆就拿过来吃了。我妈是另外一个学校的职工,每天也有一些水煮鸡蛋,她都拿回来给我吃。
是的,在那个人人害怕胆固醇,认为蛋白质不宜摄入过多,每天只能吃1个鸡蛋的年代,我一天吃6到8个。
我妈心很大,只要我能吃她就给我吃。不过她不允许我吃太多虾,说虾蛋白质含量太高,现在想想有点搞笑。
青少年的基础代谢是比成年人要高的,因为身体在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钙质去构建骨骼跟肌肉,然鹅我国自古是农耕国家,习惯吃粮食,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即使在蛋白质供应充足的2010年代,依旧如此。
为啥印象当中东北地区的人普遍比较高,很重要的原因是肉食属性。我们这边的人都爱吃蔬菜。
不过那会我吃的粮食也很多,我吃饭从来不论碗,论盆(我们那边叫盆,类似于一个小号盛汤的盆),每顿一大盆米饭妥妥的。
我很少吃零食,同龄的孩子很多都吃零食,零食很多都比较重口味,营养也不均衡,吃太多零食会没有食欲吃饭,造成营养不良。
有些孩子很爱运动,但是经常因为运动疏于营养,也会损失长高的潜力。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省的孩子营养水平上来了,00后过线180的越来越多,并不稀奇了。
4. 睡眠
睡眠也占10%。
人在夜间熟睡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如果太晚睡,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
一直到上大学之前,我每天都是10点睡觉,第二天6点钟起床,每天都有足够的8小时睡眠。
这跟长肌肉是一个道理啊。
总结:
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先查一查自己的祖上直系身高情况。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行为。
营养要给够,休息要充分,可以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