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周三下午是最累的三节课连上。初三的阅读也是最具挑战的,经常一篇讲完,学生的练习纸上已经圈圈画画做满了标记。今天本来如往日一样,但在学生读完概括内容之后,我突然想把文章放下,给学生们讲一讲文字背后的信息。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美国青少年犯罪情况比较严峻,有的甚至会反复入监。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有位叫Borton的人发起了一项Vision Quest的项目,带领那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们骑着马、驾着马车来了一次远行。这些孩子普遍缺爱或者不知道怎么爱他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对他们骑着的马充满爱心,关怀照顾。项目结束后,曾经反复入监的比例由70%左右降到了不足40%。虽然这部分比例仍然很高,但与之前相比,已经改善了很多。
因为是做过的练习,我让学生们先花了一分钟时间复习了一遍文章。聊过故事的大概之后,我想到近段时间学习的《去情绪化管教》以及陈忻老师的《从心理解孩子》的内容,青少年犯罪的话题正好触及到儿童发展的问题。而文章中的事件正好让我想起在网易公开课上看的《英语发展史》,于是,放下练习纸,跟学生们讲了如下内容。
一、人的成长的影响因素
想到罪犯,我们心里可能会油然而生一种厌恶。但实际上,就连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杀害中国学生章莹颖的那位凶手其实也有自己关心的人与事。他们并非是对什么都是冷漠的。一个人从天真无邪的孩童长成为罪犯其实经历了很多我们无法想法的事情。当然,我们不是要去同情罪犯,但我们应该清楚人的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自己现在也需要清楚,哪些因素会对我们的成长在发挥作用。首先,孩子受到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人或场景的影响。如父母、兄弟姐妹、学校等。这些人或场景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社区也与孩子的成长密不可分。举个极端的例子,南美的贫民窟,那里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参与到毒品活动中去。前几年有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惨案》中的毒枭就训练小孩成为自己的“战士”。再往大了说,国家的法律、政策等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影响,比方说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的社会环境与“多子女”社会环境肯定不一样,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同时,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规定也会促使一些坏人以未成年人为“诱饵”从事犯罪行为。除此之外,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宽容接纳的社区环境,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障碍也会少很多。而从社会发展的推进看,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烙印,这个时代中发生的事、产生的有影响力的人物都会对当下的人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不能割裂开看。我们在读这类的文章的时候,尤其是某个具体人物的故事,不管是名人还是凡人,都要从文章中的找各个因素,看看他们怎样与人物产生联系。
二、Vision Quest的灵感由来猜测
Borton的Vision Quest的形式与朝圣有些类似。而“朝圣”在人类的文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涉及到相关内容。在英语史上,有部《坎特伯雷故事集》对英语语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故事的内容与朝圣有关。伊斯兰教的虔诚信徒在每年特定的时候会去他们的圣地麦加朝圣。我国西藏也有这样的行为。《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就反映了藏族人民去自己心中的神山朝圣的过程。他们简装上路,三步一拜,平静而虔诚。就连《西游记》的西天取经其实都是类似的。朝圣的过程其实是向心中的信仰进发的过程。每个人朝圣的目的不同,文章中的这群人更多的应该是去找寻自我。他们抛弃了现代的交通工具,把漫长的时光打发在路上,从而与旅途中的每一样事物都产生联系,甚至慢慢形成情感上的链接。他们对那匹马有感情,或者可以解释为,那匹马带着他们离开了曾经压抑的环境,见识到了更加美好的景色,看到了更为纯净的自己。
絮絮叨叨,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讲得多余。但还是跟学生强调了一个思维:不管是故事还是描述,文章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像人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的链接一样。这种链接很多时候是抽象的,但存在于具象的事物之间。我也一直借各种机会给他们补充背景知识,尤其是将各类看似不想关的独立事件从某个角度出发串联起来。这个过程中,我一般不评判,而是将思考或者留白给学生。时间有限,没有太多去了解学生听后的想法,后续应该要跟进。但过程中一直看到曾经上课不怎么抬头的学生也都盯着我专注地听着。
都说“教”才能学得深,这些我最近才学习的内容也因为这节课而更加印象深刻、记忆与理解也更深一层。
(主要内容经过整理)